●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刘晶晶 王震
日前,2.8万吨保税航煤通过地下管线从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石化”)储罐区输送至200公里外的广州白云机场保税油库,标志着惠州石化成功以管输方式打通保税航煤供应链条。此方式不仅保障了国际航班的油料供给,而且为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降本创效。
竞争破局,填补保税需求缺口
广州白云机场是4F级国际航空枢纽。去年,该机场航煤总需求量273万吨,其中内贸航煤136万吨、保税航煤137万吨。今年,该机场航煤新增需求依旧以国际航班为主要增长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生物汽柴油等绿色产能不断发展壮大,汽油、柴油需求不断萎缩。面对市场变化,惠州石化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化工品产量,降低成品油产量。另一方面,积极抢占航煤份额,将航煤产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从白云机场航煤新增需求上,还是从公司高质量发展上,我们都必须尽快布局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广州白云机场只是公司的突破点。”惠州石化规划计划部负责人吴凌鹤说。
此次业务突破,使惠州石化直接切入保税航煤供应链条,未来可通过“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双路径扩大市场份额。惠州石化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航煤供给广州白云机场,不仅保障了国际航班的稳定油料供给,也拓宽了航空煤油销售渠道,是企业提质增效、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做大炼油加工总量的有效举措。首批次2.8万吨来料加工复出口航煤,预计增效980万元。
全流程管控,确保新业务落地
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是指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油进行炼制,再把生产的航煤复运出口到国内机场保税区,直接在保税区加注给国际航班飞机,取代进口航空煤油。
去年底,中海炼化积极与中航油对接2025年来料加工复出口航煤配额。与此同时,惠州石化积极与相关部门、公司对接,完善业务流程及操作细节,确保了航煤安全输送至广州机场。
在油品生产上,惠州石化生产指挥中心从源头上做好生产装置物料优化调整,执行卡边操作,严格控制装置馏出口调油组分质量,提高生产装置航煤收率和产量。
在航煤管输中央控制室,三维动态监测系统正实时显示管线压力、温度数据。惠州石化储运部工程师展示了一组关键参数:石滩分输站前段流速650吨/小时;后段通过智能调速系统将流速精准控制在510吨/小时;每批次2.8万吨航煤管输平均用时50小时。
这种“变速跑”背后是惠州石化与广州白云机场的联合创新:既要满足白云机场4万立方米保税储罐的接收能力(单批次最大收油量2.8万吨),又要避免管输压力突变风险。
在油品调和与质量控制上,惠州石化严格执行航空煤油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关键操作参数,优化调和比例,严控航煤调和质量,确保了航空煤油一次调和成功率以及质量合格率100%。
“此次合作是惠州石化深化能源供给侧改革、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一步。”惠州石化副总经理谢海峰表示,随着今年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用(2030年旅客吞吐量目标1.2亿人次),保税业务拓展及管输系统升级,惠州石化计划逐步提升航煤年管输规模,持续满足白云机场扩建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