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健全网格化绿化管护机制,推动绿美提质增效

今年计划植绿12.4万株

2025年03月18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志愿者挥锹铲土为乡间植绿添美。

志愿者挥锹铲土为乡间植绿添美。

    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打造古树公园。

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打造古树公园。

    惠城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带633.07公里。

惠城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带633.07公里。

春风拂面绿意浓。近年来,惠城区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做好绿美惠城生态建设工作。

今年,惠城计划完成林分优化13000亩、森林抚育9569亩,持续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动绿化美化提质增效,打造一批乡村绿化景观带、美丽庭院村等,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乡绿化格局成为现实,提升市民群众的绿美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品质。

去年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

走进马安镇龙塘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志愿者挥锹铲土、扶苗培根,忙碌着为乡间植绿添美。2024年以来,惠城区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不断刷新和美乡村“含绿值”。

“绿化美化做得非常好,门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花草草。大家没事都爱带着孩子出来散散步,生活非常惬意。”马安镇龙塘村村民文家富说。

2024年,惠城区森林乡村建设选址于此,总投资50万元。村内种植草皮、绿篱等地被植物99.6平方米,种植铁冬青、红花紫荆等乔灌木2951株,有效增加村庄绿化面积、提升森林乡村景观。

2024年,因在扩绿兴绿护绿上表现突出,龙塘村获评我市绿美村居,将“落笔在绿、指向在美”生态文明理念实践在乡村大地。

以“绿”为底、以“美”为魂,惠城区不少乡村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2024年,惠城区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启动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完成地被植物种植1118.4平方米,种植宫粉紫荆等乔木37株,有效美化村庄面貌,带动旅游发展。

“周末、节假日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村民养的蜂蜜也多了销售渠道。”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村民吴美群说,同时,当地围绕村庄现有环境条件,在山脚建设古树公园小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为古树建设特色宣传栏。

“通过打造古树公园进一步带旺乡村旅游。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二期建设,从现有的古树公园往东延伸,建设登山步道。”江南街道七联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志恒说,将以此实现乡村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

2024年,惠城区共建设森林乡村1个、绿美古树乡村1个,完成全区142个行政村绿化工作;抢救养护古树25株;完成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让绿色源源不断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建成生物防火林带633公里

筑牢“防火墙”,守好“生态绿”。生物防火林带是利用抗火性强的树种有效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带状区域。通过对生物防火林带清理、补植与抚育,可提高生物防火林带的完整以及网格化程度,从而提高其防火效能,使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

2024年,惠城区将“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和林分优化提升项目,推进绿美惠城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全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62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带633.07公里,绿美惠城成色更足。

位于横沥镇泰安村的山林,去年种植生物防火林带带宽18米,随着山坡蜿蜒向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是以生态治火的典范。”惠城区森林消防中心副主任张鹏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将防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惠城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饶锡光说,2024年,“绿美惠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000亩、森林抚育10000亩、新造林抚育5882亩;共种植乔灌木约12.3万株、种植草皮约7.7万平方米。在县镇村绿化工作中,惠城区自然资源局积极采购发放22290株乔灌木,并通过国有林场为各镇街补充供应绿化苗木5000余株。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植绿活动约830场,党员群众参与植绿活动超11.2万人次。

“接下来,惠城区将持续落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动绿化美化提质增效。”饶锡光说,今年,惠城区计划完成林分优化13000亩、森林抚育9569亩、新造林抚育10941亩;计划种植绿化苗木12.4万余株,持续推动乡村绿化种植工作稳步落实,健全网格化绿化管护机制,确保绿化成果,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绿美底色。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