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三院“智慧助老 长者助医”项目,老年人就诊前可享“一对一”贴心服务。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欧永杰 陈述 摄
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四个最”先进典型名单出炉。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眼耳鼻喉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听到的美好”听障儿童及耳疾患者公益项目发起人王豪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和王豪背后有哪些感人故事?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采访探究。
1558名志愿者实施1680个服务项目
据了解,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下设8个特色志愿服务队,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公益服务,先后开展“智慧助老 长者助医”志愿服务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志愿项目、“慈爱救心”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助志愿项目、粉红丝带志愿项目、“慧儿工程”惠州市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干预志愿项目、“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项目、“肠治久安”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等。这些公益项目由医院、社区、社会三方联动,汇聚医院职工、社区居民、社会志愿者、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医务社工等六方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4月起推出的“智慧助老 长者助医”项目,他们全年365天提供服务,显著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2024年,项目创新推出线上长者陪诊预约,老年人就诊前可享“一对一”贴心服务。目前已有约2190人次志愿者参与,为863名长者提供全程陪诊服务。
近年来,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12368+N”志愿服务生态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志愿者幸福感。利用“志愿云”系统和医院智慧平台,实现志愿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管理部主任代红介绍,目前服务队拥有1558名志愿者,推出志愿服务项目1680个,累计服务时长约为25万小时,医院成为全国白求恩精神研究教育基地、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
同时,该院近年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近29000例,免费筛查眼部疾病约13万人,筹集救助经费1510余万元,救助112名先心患儿,帮助430余名听障儿童恢复听力。医院志愿服务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工程”,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与社会价值。
10年接力助900名听障者闻声
2015年发起,募集善款超1700万元,救治900余名耳疾患者(其中包括600余名儿童),跨越20余省市40家医院、超230人次的耳科专家参与、义诊服务群众超1400人次,参与志愿者超过2000人次……这是“听到的美好”听障儿童及耳疾患者医疗救助公益项目多年来志愿服务数据。
“开始做医生时,看到因家庭经济拮据而放弃手术治疗的患者,心里很难过。因为大部分听障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很显著。”王豪说,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他们开启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公益接力。
据了解,该公益项目每年都开展系列慈善活动,包括义诊、公益手术、手术示教直播、基层医生培训、言语康复指导及学术会议等。公益项目更是汇集全国著名耳科专家、社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
近年来,随着帮助的家庭越来越多,该公益项目越来越受关注。不仅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4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更获评惠州慈善项目奖、广东省学雷锋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项目最高荣誉,获评2023年度全国慈善组织慈善工作范例宣传活动“慈善品牌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术后康复听障儿童组成的“妙音天使童声合唱团”,以合唱团演唱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看到听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合唱团每场演出都令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近年来,王豪也被授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总工会“优秀追梦人”、惠州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还受到中国聋协的表彰,并被推选为中华慈善总会全国会员。“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希望能开一个公益诊所,让声音传递到更多听障儿童的世界。”未来,王豪还将再接再厉,继续公益项目。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欧永杰 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