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元亨融合AI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优化生产流程。利元亨供图
开栏语
当前,AI发展呈现爆发式态势,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加速推进,应用场景深度扩展,成为全球科技与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惠州是广东省制造业大市,当惠州制造遇见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引入AI运用于车间生产、研发创新、企业管理,能提升多少效率?为此,《惠州日报》开设“当惠州制造遇见AI”专栏,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典型企业,从AI深度赋能制造、研发、管理等维度,探访AI如何赋能惠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陈春惠 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AI实现管理智能化转型。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从供应链实时响应到设备预判维护,从智能工厂到智慧服务等,我市不少企业正通过AI实现管理效率与核心竞争力的跃升。
多家企业的实践表明,AI不仅是效率提升的利器,更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当前,AI技术正深度融入企业核心业务场景,重塑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路径。
智造升级
从“月度盘点”转向“秒级响应”
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弘科技”)是全球EMS(电子制造服务)行业20强企业,深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领域,为全球相关客户提供精密制造服务。这家以“质量与交付”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将AI技术深度融入供应链与生产管理,在数字化浪潮中探索制造业的进阶之路。
在光弘科技的供应链管理中,AI技术的应用正悄然改变传统模式。该公司深耕多年的K3系统已实现采购、生产与财务的初步联动,但系统只能静态地反馈结果,该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闭永利坦言:“响应速度仍像‘老式挂钟’,精准却不敏捷。”在K3系统,供应链数据需每月人工提取,每当关键决策时都担心因信息滞后而受限,“像是开一辆没仪表盘的车,只能凭经验”。
如今,这一局面正被AI技术打破。
闭永利透露,目前光弘科技正持续加大投入,全力推动供应链全链路实时化、自动化。通过AI算法,生产线需求、库存波动、订单预测等数据将实现秒级更新。“未来,输入一个参数,系统不仅能告诉你库存还剩多少,还能预判若干天后的缺口,使生产团队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判’。”这一升级将极大提高库存周转率,也能为成本优势增添新的砝码。
作为我市智能装备制造的领先企业,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元亨”)也正围绕新能源和数智工厂领域持续迭代技术,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机器人、激光焊接等赛道,并且通过“AI+工业场景”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深化管理智能化布局。其全资子公司惠州市海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攻坚主体,构建了覆盖“数据感知-算法决策-执行优化”的全链路AI管理体系,将AI深度融入供应链物流、安全生产等核心场景。
比如在供应链环节,利元亨利用AI构建价格模型和交付模型,通过采集大量与采购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采购价格、供应商报价、原材料成本、运输费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设备情况等,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并基于AI深度学习,建立零部件加工工艺自动分组与交付模型,“AI导购”协助采购员精准选择供应商,提高交付质量、能力。
智能守护
“听诊器”预判危机
放在过去,生产线上一台贴片机的细微异动,只能依靠老师傅凭经验辨别。如今,AI已悄然成为光弘科技的“设备医生”,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将隐患转化为可量化的管理风险信号。
“过去设备的保养要么靠老师傅‘听声辨故障’,或者机械式地定期润滑或发生故障后排查。而现在,一切只需靠数据‘说话’。”闭永利以电机定位误差为例:每次补偿的毫厘之差被实时记录,AI通过分析上千万条数据,能提前发现轴承磨损等隐患。
闭永利介绍,当补偿量从1毫米增至2毫米时,设备管理系统立即预警——这相当于设备“咳嗽”的第一声,技术团队随即介入更换部件,使设备得到及时维护。如若补偿量进一步增加而未及时处置,设备将自动停止工作并上报企业管理层,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批量不良品,也避开潜在的返工可能,让光弘科技在争夺大品牌订单时具备更强的“零延误交付”信心。
在位于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的赢合科技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基地,赢合科技研究院正在将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到涂布机产线系统里。“这相当于让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住’在产线里,实时对产线出现的问题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说,通过AI来收集设备的总体状态,分析设备的运行参数,使它能够远程响应,向专家团队汇报并准确解决问题。而在此之前,只能依赖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利元亨,AI也正赋能园区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AI视觉技术,我们将整个园区以三维实体的方式展示,通过AI算法+监控的方式实现定制化场景覆盖、全时段巡检稽查。”利元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AI巡查员”,能有效提高安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园区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生产车间未佩戴安全帽、登高未系安全绳、进入正在运行的设备中等危险生产动作,通过实施AI视觉算法识别,联动安防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提示安保岗进行危险动作干预,或者联动自动化设备紧急停机。”利元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工厂园区常用监控摄像头对工厂生产环境进行监控获取视频流,再利用后台的AI算法模型对视频流进行截取分析,有效实时分析当前视频内容是否存在违规的生产动作,“AI安保”有效降低了违规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智慧决策
“AI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先行者已抢占先机。
今年春节DeepSeek“横空出世”,市水务集团惠东水务公司紧跟热潮迅速完成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成功搭建自主知识库融合的智能客服系统。“该系统通过将量化业务知识库与深度语言模型结合,已实现精准业务应答、智能导办等核心功能,标志着企业智慧水务建设进入AI融合新阶段。”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多业务场景验证,该系统在供水数据分析、生产调度优化等关键领域成效显著。
早在2023年,市水务集团惠州供水公司就依托数据中台部署了AI客服助手,实现业务初步智能化转型。2025年2月,进一步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构建“AI惠小水”智能中心平台,形成覆盖办公、管理、生产、服务四大领域的18个业务智能体,打造水务行业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智能员工助手+专业领域AI”模式,实现公文写作、合同审阅、数据分析、公司制度咨询等场景的自动化处理。上线后显著提升办公效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杆案例。
AI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更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跃迁。利元亨根据AI技术,自主研发AGV调度软件(V1.0),通过路径优化算法和实时调度功能,采用强化学习等算法,实现物流中心订单处理、设备监控及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并根据最优路径,避免机器人之间的碰撞和拥堵,实现高效协同作业,提高货物搬运效率,进而提升运输时效。
作为国内智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积极参与者与汽车电子业务的头部企业之一,华阳集团全资子公司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正持续“练好内功”,在精益管理和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优化。公司通过阿米巴经营模式精细化管理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大力推进生产、物流、设备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提高智能化水平,以数据驱动决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走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持续深化AI技术在核心业务板块中的应用,推动AI技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结合。
“AI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闭永利这么看待AI的作用:在光弘科技的规划中,AI不仅是工具,更将成为管理者决策链上的“智能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