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成为广东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这样一则消息迅速引发外界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11163.18亿元。这也意味着继2023年汽车产业成为广东第八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后,广东第九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诞生。
从惠东红海湾畔的太平岭核电,到惠州LNG接收站;从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到抽水蓄能电站;从智能工厂里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新能源电池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站……惠州打造“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新能源电池产业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在广东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里,“含惠量”正不断提升。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支持惠州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并赋予惠州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等四大战略定位。其中,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的定位中明确提出,提升石化和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石化产业集群,联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中心和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在国家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大背景下,惠州已在临海区域初步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LNG接收站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肩负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的重任。
近年来,我市多个清洁能源项目顺利推进。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太平岭核电一期1号机组竣工,中洞抽水蓄能电站、LNG接收站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当前,惠州正统筹打造“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体系,预计到2027年,惠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规模约89%。
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
路面上飞驰的新能源汽车,手里拿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中的扫地机器人……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都离不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电池。当消费者使用各类产品时,其中的新能源电池可能产自惠州。2023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惠州锂离子电池产量接近14亿只。
惠州是国内新能源电池的重要产业基地,也是国内产业链完善、品类齐全的集聚地,涌现出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还有微电新能源、赛能电池、恒泰科技等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
去年,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第二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不久前,亿纬锂能的锂电池产品全流程数智化管控智能工厂获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024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
同时,惠州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全力抓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协同,推广产品应用场景,塑造产业生态新优势,依托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科技研发方面,东江实验室建设步入新阶段,增设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新型储能专项资金,将引进和整合相关大学大院大所储能创新资源,联合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