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科学减重 健康享“瘦”新生活

2025年03月27日惠州日报康养
字号:T|T

近期,“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热门话题。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重。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体重管理”更是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减重的道路上,很多市民缺乏专业知识,盲目减重,有的甚至掉入“减肥陷阱”,既花了钱,又伤了身。本期,我们一起聊聊科学减重这一话题。

肥胖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近期,又一批学生到医院开具“肥胖医学诊断证明”,据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吴少彬介绍,肥胖已成为当下热议话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肥胖还能开医学诊断证明?“肥胖症”是什么?记者查阅国家卫健委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其中体质量指数(BMI,kg/m2)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然而应用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肥胖症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年龄增长,瘦体质量(去脂体质量)逐渐降低,体脂含量逐渐上升,因而具有相同体质量指数(BMI)的青年人和老年人,体脂比存在差异;在相同体质量指数(BMI)水平下,经常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和专业运动员的体脂比通常低于一般人群。

指南中还专门列出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小胖墩”增多 警惕儿童青少年肥胖

记者了解到,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威胁群众健康,尤其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成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孩子肥胖的背后不仅是体型的改变,而且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吴少彬介绍,有些“小胖墩”看起来壮实、可爱,但体内可能已悄然发生看不见的变化,比如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前期)、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等;比如脂肪肝,早期脂肪肝无症状,随着肥胖及疾病加重可能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比如激素失衡、性早熟,肥胖可能扰乱生长激素分泌,导致骨龄超前或性发育异常;此外,肥胖的人往往还存在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生素D、锌等)缺乏等情况,影响生长发育。

吴少彬表示,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能吃能睡,没问题”,那是忽略了被身体代偿机制所掩盖的健康危机。他强调,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建议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排除病理性肥胖原因及了解现阶段孩子肥胖是否出现相关代谢疾病。只有家长和孩子重视肥胖的疾病危害,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才能减少肥胖对孩子发育成长中的不良影响。

节食减肥不可取 改变进食顺序或有效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胖的。”看似戏谑的话,背后却道出了肥胖与饮食的密切关系。记者查阅《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了解到,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肥胖症。此外,长期高油、高糖膳食会破坏能量摄入消耗和脂肪合成分解平衡。

为了减少肥胖症的发生,是不是直接减少食物的摄入就好?不久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兼营养科副主任夏晓英通过科普视频给大家分析了减肥过程中容易走的“饮食陷阱”。节食是很多人容易走的误区,夏晓英表示,减肥最主要是控制热量,而不是不吃。很多人在节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的下降,这些人在恢复饮食后甚至会出现快速的体重反弹,所以节食减肥是不科学的。

那么,肥胖人士怎么吃?夏晓英建议,科学的减肥要合理搭配营养、健康饮食。可以摄入体积大、能量小、耐饱的食物,如粗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它们可以增加人的饱腹感,又不至于导致人体营养摄入不足。

此外,在饮食过程中做一些小小的调整,也能帮助减肥。夏晓英表示,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先喝汤,再吃肉,再吃菜,最后吃主食。研究发现,通过这个小小的改变,大约可以减少20%的热量摄入。另外,如果觉得自己减肥非常困难,也可以选择到医院相关门诊咨询,让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关链接

DeepSeek告诉你 减肥路上还有这些坑

体重管理是一个需要科学方法和长期坚持的过程。那么,除了过度节食以外,还有哪些常见误区要注意?如何科学应对?记者在DeepSeek软件输入问题,一起看看它的回答(部分节选,AI回答仅供参考)。

1.只关注体重数字

坑点:每天盯着体重秤,忽视体脂率、肌肉量和围度的变化。其实体重受水分、肌肉、脂肪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关注体重可能忽略真正的健康进展。

建议:结合体脂率、围度测量和身体感受来评估体重管理效果。

2.完全拒绝脂肪

坑点:认为所有脂肪都会让人发胖,完全避免脂肪摄入。其实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持身体功能和饱腹感至关重要。

建议: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坚果、鱼类、橄榄油),避免反式脂肪和过量饱和脂肪。

3.只做有氧运动,忽视力量训练

坑点:认为跑步、骑车等有氧运动是减肥的唯一方式。其实有氧运动虽然能消耗热量,但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长期效果更好。

建议: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全面提升身体代谢能力。

4.追求快速减肥

坑点:希望通过短期内的极端方法快速减重。其实快速减肥往往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容易导致反弹和代谢紊乱。

建议:设定合理的减重目标(如每周减重0.5~1公斤),注重长期可持续性。

5.忽视睡眠和压力管理

坑点:只关注饮食和运动,忽视睡眠和压力对体重的影响。睡眠不足和压力过大会导致激素失衡(如皮质醇升高),增加食欲和脂肪储存。

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并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6.依赖减肥产品或代餐

坑点:过度依赖减肥药、代餐或减肥茶等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含有不安全成分,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实现体重管理,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7.忽视饮水量

坑点:不注意饮水,认为喝水会增重。缺水会导致代谢减慢,影响脂肪燃烧和身体排毒。

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约2~3升),尤其是在运动前后。

8.盲目模仿他人的减肥方法

坑点:照搬他人的减肥计划,忽视个体差异。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代谢率和生活方式不同,通用的方法可能不适用。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计划,必要时寻求专业指导。

9.过度运动

坑点:认为运动越多,减肥效果越好。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甚至受伤。

建议:合理安排运动量,注重休息和恢复。

10.忽视心理状态

坑点:只关注身体变化,忽视心理状态对体重管理的影响。情绪化饮食、焦虑和压力可能导致体重管理失败。

建议:保持积极心态,学会用健康的方式应对情绪和压力。记住,体重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健康。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