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谢斌 林家琪
南海之滨,春潮涌动,万物竞发。随着惠城区、惠阳区两会闭幕,惠州七个县区都亮出了2024年发展成绩单和2025年新蓝图,以奋进之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惠州跻身GDP“6000亿俱乐部”,经济总量首次跻身全国50强。站在迈向“万亿元级城市”的新台阶,惠州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努力开创惠州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七个县区竞相发挥优势特长,从石化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地标到乡村振兴的阡陌画卷,从重大项目的轰鸣声到民生工程的温暖底色,产城并举、城乡并重、陆海并进,共同构筑起惠州迈向“万亿元级城市”的支撑体系,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成绩
立足资源禀赋 七县区各展所长
翻阅七县区2024年“成绩单”,既有惠城区这样的“全能选手”,也有大亚湾区这样的“产业尖兵”;既有博罗县“连年进位”,也有惠阳区“触底逆袭”;既有仲恺高新区“黑科技”迸发活力,也有龙门县“生态绿”持续焕新、惠东县“海洋蓝”加速拓展……
作为“长子”,惠城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6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中心城区首位度更加凸显。在这一年里,惠城区坚持市区一体,持续打造“四个惠城”,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在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等重要经济数据中,稳居全市首位,再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上榜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奋力奔跑一年,惠阳区交出了2024年答卷:地区生产总值868.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下降2.4%,上半年这项指标转为同比增长1.0%,前三季度经济实现同比增长4.1%,全年经济增速达到4.4%,走出了一条由负转正、积极向上的曲线,GDP增速走在全市前列。主要指标由负转正,恢复正向增长,一系列数据表明,惠阳经济重回向上增长轨道。
惠东县加速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的“双突破”,2024年,“惠东女鞋”发展进入快车道,鞋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入围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领域实现新突破——惠州LNG接收站一期投产,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竣工,形成“老树新枝”与“新树成林”并进格局。同时,现代渔业蓬勃发展,5宗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签约落户,持续向海图强。
2024年,博罗县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升至66位,三年进位23名;GDP达952.24亿元,增速全市第三。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4项总量、12项增速居全市前三位,入选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博罗以制造业强县战略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扛起全国百强县的责任和担当,成为惠州冲刺“万亿元级城市”的重要支撑。
生态一直是龙门县最大的优势和最亮的底色,2024年龙门立足生态价值,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全市第一,旅游收入增长14.3%;加快推进154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及沿途驿站全面动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建及竣工项目共143宗,新签约项目54宗。同时“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
大亚湾区石化产业竞争力再攀高峰。2024年,大亚湾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671亿元,总量全市第一,石化区连续6年赢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大亚湾以“六个一流”标准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坚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平台、优越的区位优势等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仲恺高新区“高”“新”智造领跑全市,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和存量数、数字化转型企业总量和转化率均居全市第一,入选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1.75亿元。该区聚焦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推动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同时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为突破口,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尖兵”。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在各自擅长的赛道上发力,形成“中心辐射、产业互补、生态赋能”的协同体系,对全市整体经济产生了多极驱动。
2025年蓝图
产业集群
从“矩阵成势”到“区域联动”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惠州将毫不动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广东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家电的重点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受益,今年初,广东威林智能生活电器产业园正式投产,发展更是如虎添翼。目前,惠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三类主导产业集群均已达到百亿级体量,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惠城将继续以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为发展主攻方向,打造更多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让惠城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
在创新热土仲恺高新区,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支柱产业的一大批优质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仲恺高新区产业发展已呈聚链成势之态,在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的同时,瞄准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低空+数据”产业链。2025年,仲恺高新区将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当好惠州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主战场”。一方面,继续围绕支柱产业加速形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惠阳区则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成功入列全国新型PCB产业十大集聚区,新型有机材料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三大产业入选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惠阳今年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政府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建强锂电储能产业链条,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作为融深融湾首要门户,惠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同愈加紧密,今年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强链延链”“产业集群”等词汇在各县区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中高频出现,七个县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矩阵成势”,向着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七县区之间的联动将更加紧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统筹区域协调联动,在中部一体统筹西湖、东江、西枝江和古城资源,推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在南部推动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临海区域一体规划、一体保护、一体利用,全面提升滨海功能品质。可以预见,“江湖一体”“两湾联动”将是2025年惠州县区发展的热词。
这一点在各县区的蓝图中已有呈现。惠城今年将加强与仲恺高新区一体化发展,围绕500万人口规模的中心区要求,重新打造交通格局和功能分区,加快推动两区规划、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工作机制等一体化建设,实现政务部门联心、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发展联动、公共服务联办。惠阳将依托深惠城际、深惠快线等重要廊道规划建设,谋划惠阳与惠城、仲恺产城融合发展,加强与惠东、大亚湾的联动,主动融入全市“两湾联动”发展格局。
项目攻坚
从“规划蓝图”到“实干实景”
今年春节期间,在惠东县黄埠镇,我国首个生态核电建设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太平岭核电厂的项目现场,巨型塔吊挥动长臂,工程车辆穿梭不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像这样的重大项目,为惠东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能。2024年,惠东工业用电量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2025年,惠东将推动初步安排的81宗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1.7亿元以上。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2024年大亚湾区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671亿元,大项目功不可没。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试生产,中海壳牌三期、聚碳酸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四百工程”顺利完成……全年共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00宗,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2.8%。2025年,大亚湾区谋划申报“两重”“两新”“三大工程”项目100宗以上、总投资超210亿元;争取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47宗、完成年度投资302亿元以上;全力抓好宙邦四期等110宗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推进江丰电子等267宗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加速推动仁信三期等101宗项目竣工投产。
项目的推进速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尺。惠城高新区去年“刷新”了33条市政道路、4座桥梁,建设投资额创历史新高,推动商业文化集市、绿地公园、卫生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公共设施持续“上新”,产城人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攀升,获评粤港澳大湾区年度最佳经济功能区。这是惠城区项目攻坚的缩影,2024年,惠城132宗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7.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5个百分点。2025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6宗,总投资746.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77亿元。
2025年,更多重大项目将从“规划”变成“实景”。仲恺高新区计划推动亿纬PACK等30宗以上工业项目动工,创维数字一期、海富等35宗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安排省市重点项目73宗,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7亿元以上。博罗将抓好供地未动工、在建未投产和招商未落地等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安排169宗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7亿元,力争全年工业投资突破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惠阳将强化项目建设全流程精准高效服务,推动97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4亿元以上。龙门将推动108宗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84.41亿元。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些跳跃的数字已经或者即将变成家门口的新公交线路、年轻人手机里的招聘启事,以及超市货架上更多“惠州智造”的惊喜。当惠州各县区的发展蓝图渐次落地,我们或许很快就能看见,下一个改变生活的爆款产品,正从这些火热的工地上诞生。
城乡蝶变
从“典型示范”到“全域共美”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龙门段)X219线沙迳至麻榨段,21公里骑行绿道初见雏形,如丝带般在增江河畔蜿蜒,与古建筑群、竹林、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随着最美旅游公路建设的全速推进,龙门县正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这条公路巧妙串联起南昆山和罗浮山两大名山,串联起200多个景点,将自然风光、主题驿站、古村落等美景尽收其中,将真正让“山水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
在博罗县,投资8.24亿元的最美旅游公路博罗段同样建设正酣,目前已完成沿线611栋农房风貌提升,引进过云山居等3家全国民宿头部企业参与沿线驿站建设。
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惠州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和重大机遇。龙门县和博罗县作为主战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用了大篇幅来谋划这一要事。
2025年,龙门将全力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高质量建成最美旅游公路及沿线驿站,引进各类文旅、康养产业项目,打造集人文历史、商业消费、社区休闲、文旅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阵地。支持永汉镇打造县域副中心、引领区枢纽门户、世界级旅游度假小镇,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建筑艺术计划,将引领区打造成建筑师、设计师和工匠的“天堂”。博罗将发挥罗浮山生态资源优势,实施“罗浮山整体提升计划”,做好“山上”“山下”文章,推进总投资6.9亿元的15宗“山上”项目建设,总投资69.3亿元的45宗“山下”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联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新长宁镇,打造成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综合门户。
站在全市层面,今年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奋力打造全省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除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这个重头戏之外,各县区均对“百千万工程”作了进一步的谋划。惠城将投入30亿元推进园区建设,强化园区主引擎功能;持续巩固汝湖、三栋、马安典型镇培育成果,做好横沥、芦洲典型镇谋划建设,推动典型镇全覆盖。惠东将实施24宗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加快打造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有序推进省级典型镇村和重点提升镇村建设。
惠州以头号力度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城乡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共美,一幅“城有活力、乡有韵味”的和美画卷正在惠州大地徐徐铺开。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林奶花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谢菁菁 黄尉宏 赖金朗 李燕文 黄宇翔 匡湘鄂 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