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激活一座城 一域美撬动全域游

解码仲恺潼湖推进“网红流量”变“长红留量”的乡村振兴密码

2025年04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潼湖镇黄屋村近百米长的“三角梅瀑布”艳丽夺目。通讯员黎文通 摄

潼湖镇黄屋村近百米长的“三角梅瀑布”艳丽夺目。通讯员黎文通 摄

“咔嚓!咔嚓!”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黄屋村的清晨,总是从快门声开始。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村民黄玉兰家的庭院时,近百米长的“三角梅瀑布”如火焰般苏醒,游客们早已架起相机,等待捕捉这绚烂绽放的瞬间。

这座被网友称为“现实版莫奈花园”的农家小院,单日吸引游客高达数千人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24年,潼湖乡村旅游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突破2000万次,今年仍保持高位增长趋势。

从寂寂无名的岭南村落,到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新晋“顶流”,潼湖镇仅用了两年时间。三角梅为何能成为潼湖镇乡村振兴的支点?爆火两年以来,潼湖镇又是如何以“一域美”撬动全域旅游,将“网红流量”变“长红留量”?

“一朵花”出圈

“美丽庭院”与网络传播双重助力

“三角梅瀑布”出圈是偶然也是必然。

2024年初,潼湖镇黄屋村因一片长达近百米的“三角梅瀑布”在短视频平台意外走红。黄玉兰家庭十余年精心养护的私人庭院,以紫红花海与质朴庭院的“反差美”,迅速登上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热搜,单日吸引游客高达数千人次。“这里让我看到了梦想中的乡村。”一位来自深圳的游客兴奋地说道。

“大年初二开始,游客量就明显增多了。”黄玉兰自那天起便忙着制作并售卖红团、粽子等特色小吃,以满足游客们的味蕾需求。今年2月,黄玉兰家美丽庭院内绽放的炮仗花还亮相CCTV-1《大美中国》节目。

潼湖镇“三角梅瀑布”在短时间内成为网红打卡地,背后折射出的是网络传播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潼湖镇抓住三角梅“美丽庭院”的网络热度,积极培育了一批“美丽庭院+”特色小院,助力打响潼湖文旅品牌。今年,该镇还计划以三角梅“美丽庭院”为亮点,为黄屋村申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各村都制定了“一村一策”方案,通过“党员示范户”先行改造、设立“美丽庭院”积分超市等举措,推动特色“美丽庭院”培育。

“高质量发展既要有‘颜值’,更要有‘价值’”。仲恺高新区潼湖镇党委书记陈海湖表示,潼湖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辐射范围,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一带两圈”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正积极探索以“网红效应”赋能文旅发展,以花为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条路”长红

“宠粉”式服务提供极致游玩体验

对于“新晋网红”潼湖镇来说,“三角梅瀑布”让这里“一夜爆红”,但也存在昙花一现的隐忧。

如何让流量“生根发芽”?潼湖镇的答案是“以点串线带面”——以“三角梅”美丽庭院为纽带,对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串联起黄屋村敦伦书室革命历史文化展览馆、黄屋古村落、赤岗古村落、花果山乡村绿道等,打造集非遗技艺体验、古村文化体验、徒步探险、生态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路线,形成蓬勃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今年春节前夕,黄屋村启动建设“三角梅瀑布”周边闲置土地改造升级项目,仅1个月时间就完成蜕变:石板路蜿蜒入景,玻璃护栏倒映花海,沿道三角梅点缀成景,临时商业区域显雏形……以三角梅为特色的村级公园俨然成形。

“游客拍的是三角梅,感受到的是潼湖温度。”在仲恺高新区潼湖镇党委宣传委员于志伟看来,要破解“留量”难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为游客提供“宠粉”式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以安装玻璃护栏为例,在选择护栏材质时,潼湖镇充分考虑了游客的体验感。网络上,有人提及从鱼塘对岸拍摄时,倒影与地面上的三角梅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水上水下双重花海的绝美画面。“考虑到游客的这一观赏体验,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决定采用玻璃护栏,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景观的完整性。”于志伟告诉记者。

“长红”的核心还在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应对周末游客增多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潼湖镇及黄屋村委会积极行动,实行“进”“出”分离的单向环线通行方案,并在每个路口安排人员引导。更让游客暖心的是村民自发形成“公约”:开放沿路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供游客免费停车,严禁任何收费行为。“曾有村民收10元停车费,村委会当天上门教育退款。”村民黄锦胜说,如今,村民们纷纷主动开放自家庭院,欢迎游客到来。

“我们这样‘宠粉’,就是想吸引更多游客过来。”于志伟笑着说。

激活“一座城”

打造四季皆宜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一朵“三角梅”火出圈,一座岭南小镇被激活。

尽管停车和赏花都是免费的,但游客的到来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在采摘、餐饮和小商品销售等方面,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

在忠记羊庄餐馆,由于游客数量激增,餐馆供不应求。为应对这一情况,餐馆不仅增加了桌椅,还推出了焖羊、碌鹅等特色菜。“生意比往年同期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周末,供不应求。”餐馆老板说。

在“三角梅瀑布”的带动下,周边采摘也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圣女果采摘园在赏花期单日收入最高可达5000元至6000元。周边的小摊位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售卖青菜、番薯等农产品,还有红团、龟苓膏、冰淇淋以及各种小吃和饮品。据一位冰淇淋摊主介绍,他每天的营业额在500元左右,高峰期可达1800元。

此外,还吸引一批专业摄影师带着设备来到黄屋村,为游客提供拍照服务,挑选最佳角度、指导造型动作、精修照片……深受游客欢迎。

黄屋村焕然新生,其发展轨迹是潼湖镇整体进步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座正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农业小镇,潼湖镇近年来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24年,潼湖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亿元,增长16.8%;规上工业总产值174.73亿元,增长22.6%。增幅双双位居全区第一,连续4年实现高位增长。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潼湖镇也在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新路径,力求实现产业与生态双赢。

为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潼湖镇计划利用黄屋村丰富的水资源开发亲子水上游玩、溯溪游玩等项目,打造夏日亲水乐园。同时,依托稻田、果园等农业资源,推出秋收体验、冬季采摘等活动,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收稻、冬采摘”的全季旅游链条,打造四季皆宜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潼湖镇还致力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并与新光村农文旅项目、‘仲恺·潼湖源’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体化推进。”潼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瑞清表示,该镇正推动生态人文资源向文旅竞争优势转化,进而实现潼湖文旅从“资源展示”向“价值创造”的跃升,这一系列举措也将助力“千亿产业新城”与“绿美生态潼湖”目标的实现。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刘洁茹 黄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