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企业通过“人工智能+研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AI赋能研发:让“不可能”变“可能”

2025年04月02日惠州日报惠州日报
字号:T|T
    惠州奥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朱金赞 摄

惠州奥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朱金赞 摄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袁畅

从优化产品设计、缩短研发周期,到实时智能监测、提升生产效率,再到虚拟仿真、激发创新动力……作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技术浪潮,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在赋能制造业研发设计环节更多可能性,成为企业加速研发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面对汹涌而至的AI浪潮,TCL、华阳集团、光弘科技、赣锋锂电、奥诺科技等惠州企业顺势而为,纷纷主动拥抱AI,提升研发效率,通过“人工智能+研发”的方式,让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助力惠州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AI加持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近日,走进位于中韩(惠州)产业园的惠州奥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崭新的智能检测设备即将出货,技术人员正抱着笔记本电脑快速而精准地输入各种指令,运用AI工具给设备做最后一次“体检”……

“设备外观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瑕疵检出率却得以翻倍提升,甚至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该公司总经理张玉文介绍,企业主要生产LED背光检测设备。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测试,不仅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研发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AI就好比是给研发人员配备了一个超级助手,让他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以前难以完成的工作。”张玉文介绍,目前AI在制造业研发中的应用,已经基本覆盖从产品构思到落地,再到优化升级的全过程、全链条。特别是在加速产品设计与测试流程方面,对于初创和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助力。

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TCL、华阳集团、光弘科技、赣锋锂电等一众惠州龙头企业,也纷纷主动拥抱AI,将AI作为自身的“力量倍增器”,展开全面布局。不少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机构,进一步彰显了惠州企业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决心与实力。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拓展边界。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自研软件开放平台已接入DeepSeek的API接口,公司研发系统已初步完成对DeepSeek的部署,有效提升了研发效率和生产力。

早在ChatGPT之前,TCL于2011年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2018年在波兰设立欧洲研发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研发。“把AI技术导入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当中,可以大幅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技术发展的速度。”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举例介绍,过去,TCL新的工艺开发需要在生产线跑一个流程。从投入试验、产品出来,到做评价等,大概需要10至11天,当中成本很高,因为占用了产线产能来做这样的试验。如今,这种实际在产线投放的试验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采用大数据、算力模型来进行试验。

用AI模拟的试验取代,不仅提高效率,更节省了成本。李东生说,“以前AI还没到这么高水平的时候,无法做这件事。如今,已经可以取代大部分的人工生产实际的试验。”

AI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点痛点

在企业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穿戴实验服、实验帽,全神贯注地摆弄着瓶瓶罐罐或机器设备,并不时查看实验进展、记录结果……这种研发人员曾延续数十年的日常工作场景,因AI出现而发生显著变化。

近日,记者在惠州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自动上料、自动切条、自动激光清洗……大多工艺流程由智能设备内的软硬件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为干预,通过设备上的大屏幕就可以轻松监控与查看结果。

AI在企业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发挥作用,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企业引入AI工具,通过让AI深度学习,可有效解决企业研发、生产中遇到的痛点或难点。对此,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闭永利深有体会。

今年2月,为了体现过往产品的质量保证,某客户希望光弘科技将去年生产的某种20万件产品从已收集的数据再筛查一遍,来判定产品质量情况。而这20万件产品对应的就是20万张图片,如何在照片显示密密麻麻的元器件中进行检查,不仅非常考验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将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

“如果按照人力来计算的话,可能需要100人耗时一个月,也未必能够顺利完成。”闭永利介绍,当这一技术难题摆在案头时,他立即组织研发人员开发出了一套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将各种标注为识别样品形态图片植入系统进行深度学习,全面提升系统精准识别能力。后来,该公司使用这套新开发的智能识别系统,仅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20万张图片的精准筛查,及时高效地完成了客户任务。

加大对AI技术研发支持力度

据了解,AI出现不仅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显著提高研发效率,利用AI技术的强大计算能力,还能实现对产品成分、结构与性能的预测、模拟和分析等等。

但AI模型的部署需要构建强大的数据、算力基座,人力和经济成本都很高,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吃得消。对此,不少企业建议我市加大对AI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AI算法、模型训练等方面进行更多投入,推动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惠州也正在以前瞻性的视野,加速布局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明确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申报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近期,惠州市工信局发布的《惠州市数字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生产制造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维护、智能检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研发推广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征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优秀示范应用场景项目,经评选市级资金对前三名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也在纷纷发力。东江科技园提出,聚焦具身智能产业研发与应用,引入多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算法、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企业,争取在3~5年内使具身智能产业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AI技术将为制造业研发设计注入更多新动能。”我市不少制造业企业认为,AI不仅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还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差异化和个性化产品设计方向,助力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