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惠东平山街道泰园社区的惠东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绿康西枝家园)内,长者们在制作干花团扇。图片由泰园社区提供

惠阳淡水街道星河社区常态化开展绘本童书展、亲子故事会等活动。图片由星河社区提供

居民在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参加公益培训讲堂。 图片由江南街道提供
提供幼儿托育、四点半课堂等服务的托幼综合体,融合公益培训、文化交流、议事协商等多重功能的居民共享空间,设置康复理疗、文娱活动、便民食堂等场所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些服务场景融入“家门口”的社区时,是否让您感受到这正是心中所向往的“诗意的栖居”?随着惠州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推进,这些美好愿景正逐步从理想照进现实。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10月,惠州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两社三中心”(把社区努力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体现社区的社气、社品)建设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5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今年2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未来社区,强化市容市貌管理,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未来社区应该建成什么样?过去半年试点建设的进展如何?存在哪些挑战?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
以人为本多维发力
让幸福美好可感可触可及
在惠阳区淡水街道星河社区,当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向社区邻里中心洁白的地板、明净的茶桌,与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气温馨相融时,附近居民陆续前来,或拎着美食,或提着电脑,看书、聊天、办公,开启新一天的美好生活。
“占地8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融合了自习阅览、会客办公、轻食餐饮、手创书展等功能,是我们在未来社区建设中聚焦居民所需,精心打造的一个居民共享空间。”星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罗伟霞说,邻里中心建设之初,广泛征求了居民意见,“有的人希望可以喝下午茶闲聊、有的人希望就近会客办公、有的人希望可以让孩子学习和手工创作,综合各方意见,建成了现在这个满足多样需求的居民共享空间。”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正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生动注解。
“现在居民对育儿养老、家政托管、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惠东县平山街道泰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郑丽萍介绍,在未来社区建设中,他们升级改造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打造泰园未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并通过完善社区食堂、设置社区健康医疗点等举措,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未来社区建设中,“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备受关注。目前,长者饭堂、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已完成建设或升级,童趣坊内的谷仓乐园、飞行影院、糖水铺已投入运营。
“村里60岁以上老人近300人,有的儿女不在身边,建设长者饭堂可有效解决空巢、高龄老人就餐难问题。”墨园村老年人协会会长陈日强说,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的志愿服务团队还可以提供爱心送餐服务。
未来社区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新体验?
“可去的场所更多了,觉得幸福感满满。”星河社区居民周华每天都会来社区书画室“打卡”,和一群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相互切磋,“如果有需要,步行几分钟还可前往社区卫生站、长者饭堂享受健康监测、优惠用餐等服务。”
“菜品多,好吃不贵,比自己在家做饭方便多了。”在泰园社区长者饭堂,用餐的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
“每天放学后,童趣坊里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做游戏、看电影,特别开心快乐。”墨园村村民李梦琼告诉记者。
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未来社区中享受到可感可触可及的幸福美好,正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美好愿景。自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以来,试点覆盖的县(区)、镇(街)及村(社区)聚焦群众需求,以人为本多维发力,一个个充满美好生活新图景的新型城乡功能单元逐渐呈现,未来社区建设也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肯定。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推动社区从“生活圈”转向“共情圈”
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党群服务中心是一栋6层大楼。一楼设有便民服务窗口、志愿服务站、调解室、社情民意联络站等,二楼设有自习室、书吧、人才驿站,三楼是社区共享家,设有共享餐厅、DIY手作坊、共享娱乐空间,四到六楼分别是党员之家、文体活动区域、党群会议室。在该党群服务中心周边,适老化体验馆、托育园已投入运营,社区幸福食堂也已建设完工,即将投入运营。
“按照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乐、邻里和睦’的全龄友好未来社区目标要求,我们打造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在2分钟步行圈内享有‘3个便民服务点、1条美好生活街’的配套设施。”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惠萍说。
在社区服务综合体系中,“便民”与“共情”密不可分,二者交织融合彰显出独特的基层治理智慧。
惠东县平山街道泰园社区下辖6个居民小组,由10个现代化物业小区组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涉及“一老一小”的服务机构有惠东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干部大学教学点、培智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4所幼儿园。
今年以来,泰园社区有效整合周边公共服务资源,携手辖区“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志愿服务团队等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同时积极探索“积分制”,引导居民参与,助力未来社区建设。
为避免社区陷入行政事务“漩涡”,我市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中,坚持“融进来”与“沉下去”,党建引领共建和美。一方面,搭建“融进来”的平台,优服务、融治理,推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更亲民化、便民化。另一方面,建立“沉下去”工作机制,加大资源要素供给力度。
“我们牵头15个试点村(社区),结合实际摸排出118项具体需求,同步联动市、县(区)卫健、民政等部门,梳理可下沉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清单,对照需求清单逐一认领、链接资源,推动供需精准匹配、有效支撑。”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开展美好家园建设活动等,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认为,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是构建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惠州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缩影,“众多服务场景,多元治理主体,正推动未来社区从‘生活圈’向‘共情圈’转变。”
大胆探索敢于突破
破解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难题
目前,我市试点建设的15个未来社区中,除2个社区需整体新建外,其余13个社区已基本完成硬件部分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
今年1月,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的通知》,提出坚持“小生意+大公益”,大力发展社区新型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扎实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
在省、市指导下,惠州各未来社区试点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惠城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以共建发力,以共享为落脚点,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引入社区“合伙人”,采用“公益+市场”合作模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运营的活力。目前社区的幸福食堂、托育园、适老化体验馆等都已经引入了“合伙人”参与运营,为居民提供精准、多元、专业的服务。
仲恺高新区潼侨镇金星村牢固树立整村运营理念,依托强村公司,加快整村资源整合、利用、管理和服务,实现村民小组、村集体产业方、投资方、外来创业就业人员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新农人”助推强村公司壮大,强村公司支撑保障未来社区良性运营的路径。
……
无论是引入“合伙人”,还是依托强村公司,如何探索形成一套长效运营模式,都是各试点社区要重点关注的。
惠州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副教授周巍博士表示,部分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存在硬件到位与软件滞后的矛盾。对此,他建议加强系统谋划,树立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创新和统筹推进工作。以“两社三中心”建设和社区运营试点为抓手,协同组织、住建部门强化党建引领,解决物业管理难问题。同时,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指导,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惠城区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陈龙威建议,社区可在上级指导下,建立完善社区“合伙人”制度,明确合伙人、第三方运营机构、专业社会企业等的商业权利与公益职责,以“公益+市场”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将场地、资源、商业利润部分转变为社区公益基金或公益服务,实现社区运营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知多点
何为“未来社区”?
对于“未来社区”的概念,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放眼全球,未来社区建设已成一大热点。如加拿大安大略湖畔的Quayside未来社区,通过最新的设计思路与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出以人为本的社区,创建一个新的“海湾”未来社区模型。此外,欧洲BLOCK模式、新加坡COMPLEX模式、日本共享住宅等,也都能看到未来社区的影子。
在国内,2019年,浙江省率先按下未来社区建设的启动键,颁布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未来社区定义为“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近年来,四川成都提出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宁夏银川也开展了未来社区试点建设。
惠州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始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原则和“群众用不用”标准,客观理性分析建设体量、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实事求是,不“千人一面”,围绕打造“3+4+3”场景体系(未来邻里、建设、文旅等3个特色场景,未来教育、健康、乡创、服务等4个基础场景,未来治理、交通、生态等3个特色场景),建设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未来生活向往的社区。
记者手记
让社区建设“小场景”成为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大实景”
“未来”一词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作为推动城乡社区融合发展、促进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惠州的未来社区建设值得关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不管是村(社区)干部,还是居民群众,都对未来社区建设充满期待。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可以说,社区工作的每一件每一桩,都与民生息息相关,琐碎的日常小事,正是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因此,未来社区建设要始终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找准发力点,打造美好生活新图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其成为居民群众凝聚情感、传递幸福的美好家园。
我们看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既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又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大胆探索、积极配合。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惠州的社区建设“小场景”,必将成为满足居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大实景”。
策划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戴建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骆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