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米饭飘香处 法治知识“上桌”

2025年04月03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小学生用畲汉双语演绎《畲乡三月三·法治三字经》课桌舞。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小学生用畲汉双语演绎《畲乡三月三·法治三字经》课桌舞。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日前,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三月三”民俗活动举行。活动中,惠州市普法办公室、广东电网惠州供电局、博罗县司法局和横河镇嶂背村委会携手以“电亮畲乡·法护传承”为主题,巧妙地将畲族非遗文化融入法治宣传,创新独具民族特色的普法教育新模式,为法治宣传注入新活力。

畲韵童声诵法典,法律知识“带得走”

“乌饭糯,睦邻乡;司法蓝,润畲乡!”当天,清越的畲汉双语童谣回响在活动现场。舞台上,身着凤凰装的小学生腰系彩带银饰,用畲汉双语演绎别具一格的《畲乡三月三·法治三字经》课桌舞。舞者们化身“小小普法员”,将畲族非遗文化与宪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条文融合,法律术语化作歌谣,润物细无声地将法治意识注入畲乡群众心里。

在嶂背村村委会广场,畲族图腾与现代法治元素交融的法治文创产品吸引众多群众驻足。法治套圈游戏区,村民们踊跃参与,在游戏中解答法律题目,寓教于乐;法治灯谜长廊里,“婚姻家庭遗产题”与畲族谚语巧妙结合,增添了趣味性;特别设置的“法律许愿树”前,村(社区)法律顾问团队耐心为群众解析土地承包、非遗传承等法律问题。此外,印有电力法条款的贴纸和融合畲族彩带的法治书签等文创礼品,让法律知识不仅“看得见”,还能“带得走”,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民族非遗+现代法治”双向融合

活动中,博罗县司法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与畲族文化特色,在畲族乌米饭、彩带编织等非遗展区中搭建法治实践课堂。普法志愿者将民法典、公证法中“相邻权纠纷”“遗产继承”等条款设计成卡牌,结合“集体土地流转程序”“古村落修缮责任”等乡村振兴实际问题,以有奖问答形式与村民互动,让法治宣传既浸润畲乡文化基因,又精准滴灌乡村振兴的法治需求。

博罗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创新“民族非遗+现代法治”双向融合模式,既增强普法亲和力,也有助于畲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实现法治精神与民族文化共鸣,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新路径。据统计,现场发放双语普法资料1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件,惠及畲汉群众200余人。

据了解,为建立常态化普法机制,博罗县司法局在嶂背村建设少数民族法治宣传阵地,将法治基因植入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法治获得感,也为非遗技艺传承注入法治保障。接下来,博罗县司法局将继续深化“非遗+普法”宣传模式,让传统文化成为传播法治精神、培育文明风尚的新载体,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注入法治力量,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