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 艾粄香

2025年04月03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一个个捏成团的艾粄圆润饱满。

一个个捏成团的艾粄圆润饱满。

    叶友兰采摘新鲜艾叶。

叶友兰采摘新鲜艾叶。

    叶友兰(右二)和好友一起制作艾粄。

叶友兰(右二)和好友一起制作艾粄。

清明将至,4月2日上午,大亚湾西区街道塘尾村村民叶友兰家,艾粄香气四溢,吸引众多居民前来品尝。叶友兰一边制作艾粄,一边向大家介绍艾粄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她手中的艾粄色泽翠绿,口感软糯,馅料丰富,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客家风味。

64岁的叶友兰是一名家庭主妇,热心公益,是塘尾村“最美村嫂”。她从事艾粄制作近40年,制作的艾粄在西区远近闻名。从摘艾叶、洗净、捣碎,到和糯米粉搅拌,再到包裹馅料、蒸熟,每一道工序叶友兰都亲力亲为,从不马虎。她巧手一捏,就是客家人世代传承的烟火故事。

此外,叶友兰还结合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在制作工具、原料筛选、制作工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良,形成了独具本土特色的艾粄制作技艺。“与其它时节的艾粄不同,清明艾粄我们会加入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有活血解毒的功效。”叶友兰说。

西区客家艾粄制作技艺是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这项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叶友兰每年都会和好友走进学校、各村(社区),开展技艺展示和传承活动。当天下午,叶友兰走进大亚湾京师实验学校,向师生展示艾粄制作过程,讲解艾粄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并带动师生们动手制作,让大家深刻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张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