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居民楼通风口和采光井安全吗?居民楼通风口、通风井、采光井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相关设施老化或缺失可能引发悲剧。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多地出现此类事故,引发市民群众关注,部分县(区)相关工作也已“加码”开展。
排查
重点检查采光井(通风口)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日前,惠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开展物业管理区域采光井(通风口)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要求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物业协会、物业服务企业压紧压实物业管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体内容为在全区物业小区包括但不限于采光井、玻璃穹顶采光井、通风井、通风口、楼层采光通风口、装饰性格栅通风口、隐蔽式通风口等区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惠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维护不到位等,相关设施损毁或缺失,存在安全隐患。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该局督促相关各方进行修补完善,确保居民楼居住环境安全。据了解,该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检查采光井(通风口)的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如防护栏(格栅)是否牢固、高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有无断裂及损坏、松动等影响防护效果的问题;警示标识是否清晰醒目,是否存在褪色、损坏难以辨认的情况;周边是否有堆放杂物或其他物品的情况。
走访
地下室通风口防护设施老化缺失较为常见
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大部分居民楼的通风口、通风井、采光井都设置了相应的防护设施,新建小区车库及地下室通风井、采光井的通风口及采光口部位也普遍设置了间隙较密的百叶窗。但在部分年代较久的小区,采光口的百叶窗、玻璃等设施出现破损情况,一些通风口新建时曾经装过格栅,但早已损坏。
市民秦女士担心,地下室通风口不加装防护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其所在小区地下室通风口旁边刚好是进出地下室的楼梯,如果有孩子爬上去捉迷藏、玩耍、打闹,很容易摔伤。
小区住户普遍表示,楼梯、楼顶、地下室等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非常重要,应该加强管理并做好维护。家在市区江北的廖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开发商建楼时没有在楼梯通风口设置任何防护设施,小孩子经常在楼梯跑跑闹闹,让人看着心惊。后来业主集中向物业公司反映情况,最终妥善安装了有关设施,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物业
在相关区域加建安全护栏
2022年,一名男孩在玩耍时不慎跌入6米深的地下室通风井,导致全身多处骨折。2024年,一小区2名儿童爬进地下车库通风口捉迷藏,因光线较暗,不慎从5层楼的高度坠落至地下车库,致1死1伤。类似的事故让人深感痛心,教训深刻。没有妥善防护的通风口和缺乏安全设施的采光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无一不在检验着物业管理服务的细致程度与责任心。
“若发现不安全的地方,我们会马上进行修补。”一位物业管理人士表示,采光井、通风井、通风口等处的安全问题是物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更是物业管理服务最基本且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旦发生因相关设施损坏或缺失导致的意外事故,物业公司或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他们平时极为重视有关设施的维护,一旦发现护栏松动会立即加固或更换。
记者采访发现,物业服务公司普遍重视这类安全问题,但遇到相关区域被住户占用、动用较多资金等情况,也颇感无奈,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强化监管,拆除业主占用公共区域建设的设施,在相关区域加建安全护栏。
相关链接
建筑临空高度24米以下
护栏不应低于1.05米
为强化安全,常见做法是在通风口、通风井、采光井等处加装护栏。加建护栏时,应如何选择材质和确定适宜的高度?有哪些标准可供参考?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提出,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应能承受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其他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水平荷载。
2.当临空高度在24米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米;当临空高度在24米及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米。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医院、学校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米。
3.栏杆高度应从所在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当底面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米,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米的可踏部位时,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
4.公共场所栏杆离地面0.1米高度范围内不宜留空。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止攀爬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米。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凌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