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切磋实战秘籍

大亚湾开发区14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攻克创新课题超千项

2025年04月18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高东斌(左二)通过现场教学“传帮带”培养青年人才。通讯员吴东健供图

高东斌(左二)通过现场教学“传帮带”培养青年人才。通讯员吴东健供图

“咱工作室提出技改技措、优化操作方案,让技术传承有了可复制的路径。”全国劳动模范、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运行七部现场安全监督高东斌,在座谈会上展示工作室的技术攻关历程。4月15日,大亚湾开发区组织20余位各级劳模工匠齐聚惠炼家园技能鉴定中心,围绕“人才梯队建设—项目课题攻关”展开研讨。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沾着机油味的实战经验,更有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传经送宝

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应用

“把技改现场变成实训课堂,让年轻人拆着设备学原理!”高东斌重点向大家分享了他所推行的技改技措、优化操作方案:“我们鼓励年轻人跟着老师傅们参与到设备升级和改造的工作中,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更进一步掌握设备工作原理,提高知识储备和在突发情况下的设备处置能力……”

“光靠集中培训和师带徒的模式还不够,我觉得技能竞赛的方式更能激起大家的胜负欲”“人才培养既要有自主学习意识,还要营造共同进步的氛围”……在现场,不少劳模工匠围绕人才梯队建设提出见解,如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热控工程师罗国平以“以赛促学”为题,分享了自己为准备知识竞赛而彻夜学习的经历;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运行五部生产监督吴斌,分享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协同的做法;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副部长黄纪新介绍其工作室编制的燃机运行题库,解决行业培训资料杂乱问题等。

以项目攻坚促进生产效能提升同样是现场交流的亮点。惠州市大亚湾华德石化有限公司马鞭洲首站班长付省叁分享自己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30余件次,为企业创收超过100万元的经历,赢得了一片赞誉。“我们工作室联合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产研合作生态,并就工人技术创新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加速从车间创意到产业应用的转化效率。”国华惠州热电厂运行部部长尹建明说。而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运行二部生产监督苏灿则建议年轻团队可以通过“小改进”撬动“大效益”的思路进行创新。“在我们工作室,有近10项创新案例是通过小改进来实现的,这样的做法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约3亿元。”苏灿说。

搭建平台

成立劳模工匠联络站

不久前,在惠州市大亚湾华德石化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付省叁正组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研讨最新行业文献。他们不仅定期分析技术前沿动态,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优化装置运行参数到排查设备隐患,每个创新设想都需经过反复验证。这样的场景,是大亚湾区14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常态。数据显示,自2023年大亚湾区实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工程以来,累计攻克创新课题超千项,创造经济效益超8亿元。

“搭建平台推动劳模和工匠之间的经验互鉴共享,将实现创新效能倍增。”大亚湾开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激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潜能,区总工会专门成立劳模工匠联络站,通过结对培育的方式,推动工作室的集智创新和技术传承。

接下来,大亚湾开发区将持续深化劳模工匠联络站建设,推动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经验交流会,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发挥劳模工匠技术人才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吴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