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炼油装置林立的厂区中,苏灿已扎根29年。从普通技工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这位中国海油惠州石化的生产监督,用技术创新攻克行业难题,累计为企业增效约2.95亿元。身为广东省人大代表,他既是产业一线攻坚的“排头兵”,更是民生关切的“代言人”,在炼化行业与履职平台诠释着双重担当。
从普通技工成长为行业翘楚,苏灿始终以“技能报国”为信念。在惠州炼油项目建设期间,他深度参与设计审查、仪表控制系统组态等工作,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为新装置顺利投产打下基础。他总结提炼的10项先进操作法中,“分馏系统产品调整苏灿操作法”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在业内广泛应用。针对生产难题,他提出反应器内构件升级改造、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分馏塔降压操作等十余项“金点子”,每年为企业降本增效超3000万元。他带领团队完成45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38项,累计挖潜增效约2.95亿元,成为炼化领域技术创新的佼佼者。
苏灿深知“独木不成林”,始终践行“传帮带”理念。他推出“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等培训方式,为团队培养出3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技能专家、5名高级技师和10名技师,助力中国海油炼化板块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实现奖牌“零的突破”。他带领的班组先后荣获“中国海油金牌班组”“惠州市先进集体”等称号,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典范。
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他将履职尽责与服务民生紧密结合。他深入基层调研,推动解决交通管理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均衡发展等问题;在企业内部,他倡导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战略规划,发起“技能队伍工匠精神提升行动”。他还关注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视察,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