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谢志雄)连续5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记者从4月24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获悉,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盯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攻坚两大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排名珠三角第一
受市政府委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谭清良在会上作《关于2024年度惠州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谭清良介绍,过去的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排名珠三角城市第一,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8。在水环境质量状况方面,我市东江干流、西枝江水环境质量优,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持续稳定。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地块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3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坚持民生为重,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谭清良介绍,我市推行严管与服务相结合执法方式,紧盯“蓝天、碧水、净土”目标,集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一批突出环境违法问题。同时,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不断健全简易磋商和损害赔偿鉴定机制,2024年共筛查案件82宗,启动赔偿案件14宗。
全面推进“美丽系列”建设
今年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邀请城建环资咨询专家组成调研组,赴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和实地检查。
“2024年,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持续攻坚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巩固和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大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支撑,以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为牵引,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惠州样板。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推进美丽惠州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等优秀案例,强化治污攻坚,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守牢美丽惠州建设安全底线,不断推动惠州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人大代表建议逐步提升管网系统收集覆盖水平
在视察、调研过程中,市人大代表张琰对现有管网改造和维护印象深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琰说,受水系切割影响,我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呈多系统分布,如江北、河南岸、小金口街道等地均存在不同面积的管网覆盖空白区。同时,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规模大,密度高,部分建成时间久远。
张琰建议主管部门要系统实施各个区域管网摸查工作,切实摸清空白区域、问题管段、关键堵点等,科学制定管网系统建设提升方案,精准实施空白区域管网建设、问题管段改造、关键堵点提升,逐步提升管网系统收集覆盖水平。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方式。”张琰还建议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和全民意识培养力度。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从厨房、厕所、购物、交通等各个生活的细节中,自然而然地践行绿色思维和环保消费,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