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豪

助力听障儿童重获新“声”

2025年04月2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王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医35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豪始终扎根基层,以技术创新与公益实践诠释新时代劳动者的担当。他带领团队填补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发起全国性公益项目,为听障儿童改写命运,成为医疗行业与公益领域的双重标杆。

2015年,王豪发起“听到的美好”听障儿童及耳疾患者医疗救助公益项目。面对高昂的人工耳蜗费用与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他十年如一日奔走募集善款超1500万元,救助870余名耳疾患者,其中540余名听障儿童重获新“声”。他创新建立“科普-筛查-诊断-治疗-康复-融合音乐艺术”全链条帮扶体系,组建术后康复“妙音天使童声合唱团”,用音乐助力康复。

广东阳江听障儿童小清辉是其公益救助的缩影:王豪不仅为其申请资助、捐赠个人资金,更联合社会力量筹集康复费用,亲自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孩子重返校园。该项目覆盖广东14个地市及国内部分省市,吸引全国40余家医院专家参与,惠及1400余人次义诊,被央视等40余家媒体报道,并获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品牌项目”最高荣誉。

王豪曾带队深入西藏林芝、四川甘孜等地开展“复明复聪”健康帮扶,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将“听到的美好”项目带到贵州黔西南州,填补当地人工耳蜗手术空白。十年来,他带动2000余名志愿者、100余家爱心企业参与公益,其事迹被拍摄为纪录片《听见》,成为激励行业的生动教材。

作为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王豪以技术创新驱动学科发展。他创建粤东首家眩晕中心,规范诊疗流程,服务辐射至港澳台地区;在县区级医院率先开展人工耳蜗植入和骨桥植入手术;推动耳内镜技术、嗓音医学等亚专科建设,学科服务能力跃居全市前列。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其培养的青年医师团队成为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标杆。

从“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豪以医者仁心与创新精神,在医疗与公益的双重领域树立了典范。正如他所言:“每次看到孩子人工耳蜗开机听到声音的那一刻,一切艰辛都值得。”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