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交融 文旅活力迸发

龙门龙华功武村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25年05月0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龙华镇功武村的古建筑群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镇功武村的古建筑群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栏语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为全面立体呈现广东和惠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来的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凝聚全市上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报今起推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今年“五一”假期,惠州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作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功武村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正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修缮古建筑群

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走进功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它们在翠竹的掩映下显得尤为古朴典雅。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游客正乘坐竹筏畅游香溪河,一路欣赏两岸风光,感受水乡的独特韵味。登陆功武古渡口,走进古朴的村庄,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古韵之美。

“早就听说功武村很有特色,这次趁着‘五一’假期和家人一起过来游玩,果然名不虚传!”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感慨道。他告诉记者,他们一行人特意选择了自驾游,一路上欢声笑语,不仅领略了功武村的古建筑之美,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收获满满。

功武村的古建筑群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也成为了当地村民的骄傲。近年来,功武村深入挖掘其旅游资源、文物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以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廖氏宗祠、五宅古堡为核心,促进乡村农文旅一体高质量发展;以文化资源为载体,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功武萝卜种植产业为助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产业”,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龙华镇功武村村委会委员廖敏龙介绍,功武村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里的古建筑群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为了加强对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龙华镇多方筹集资金对古建筑群进行修缮,让这些古建筑重现往日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修缮后的古建筑群焕然一新,进士第、碉楼、角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同时,沿街两侧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通过翻修后,做成了具有古风特色的商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这些商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

景区升级更新

再现明清商贸水岸场景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功武村不仅加强了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还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位于功武村的香溪堡旅游区,自去年推进文旅融合升级改造以来,目前已完成龙船、民宿两大核心项目的内外布置与改造工作。凭借“溪河漂游、古堡探胜、竹林乐园”特色项目,香溪堡旅游区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古堡+龙舟”主题游览线路,再现明清商贸水岸场景。

“我们这次对香溪堡旅游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引入了‘龙生九子’传说元素,打造了九艘船体模型,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香溪堡旅游区工作人员钟静娜告诉记者,船体模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船的历史相结合,提取功武村碉楼等古建筑符号,融入螭吻吞脊等传统元素,彰显“龙子护水”地域文化意象。记者看到,除了龙船的改造,古堡的修复工程同样可圈可点。除了对五宅围、五宅古堡等古建筑群进行修复外,还部分还原了明清时期的防御工事和生活场景,为游客打开了了解古堡历史的窗口。

香溪堡旅游区的升级改造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沿增江酒店、竹上民宿等产业,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住宿选择。“这次我们选择住在竹上民宿,环境很好,设施也很齐全。而且民宿的主人很热情,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地的文化和美食。”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女士对民宿的住宿体验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一家人打算在功武村多住几天,好好享受功武村里的乡村生活。

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功武村通过加强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等措施,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更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上。据廖敏龙介绍,功武村将持续开展古村落建筑维护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村规民约,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创建和谐稳定的旅游环境。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