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75家

惠阳邀请专家解析中小企业品牌出海路径

2025年05月12日惠州日报惠阳新闻
字号:T|T
    惠阳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惠阳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中小企业关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日前,“向‘新’而行·‘智’向未来”惠阳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举行,围绕“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主题,探讨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解析全球化竞争中市场开拓、品牌出海及合规运营的突破路径。

当前,惠阳正处于产业升级、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鼓励企业向“小巨人”乃至“单项冠军”目标迈进,锻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

全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4家

活动中,正高级工程师、项目评审专家龚正平作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及高质量发展路径》主题分享,剖析“专”“精”“特”“新”标准,介绍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养体系,详细讲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政策要点。

据介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包括细分市场年限、研发费用总额、研发强度、营业收入等基本条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被认定企业需要满足全部指标要求。

龚正平提醒企业申报要规避三大雷区,即市场占有率自证逻辑不闭环,产业链定位失焦、量化证据缺失,专利布局和产品关联性断裂。如产业链定位失焦,量化证据缺失的问题,不能缺乏进口替代率、成本压制效应等量化指标,仅定性描述“填补空白”,应提交产业链图谱说明材料,证明产品在“工业六基”或制造强国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

据了解,惠阳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推动一批中小企业成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

去年12月31日,惠阳区修订印发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实施细则,进一步发挥风险补偿资金的撬动作用,建立针对不同层次企业的纾困帮扶机制,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按50%比例承担本金损失补偿,优先给予支持。

截至目前,惠阳区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75家,总量居全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总量居全市第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迈出坚实步伐。

多元化布局应对关税挑战

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飙升至145%冲击了直接对美出口企业。作为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惠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求链体系,企业作为供应链重要一环,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直接或间接冲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林吉双分享主题为《美国高关税背景下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径选择》,从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企业提供对策。

林吉双介绍,美国政府对半导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20项关键商品豁免“对等关税”90天。除了这部分商品外,其他线下对美出口销量可能下降较大,线上对美出口也面临很大挑战,建议企业可开展转口贸易,但要注意中转国政策稳定性。

从长期看,多元化市场布局是必然的选择。林吉双建议,企业可以开辟欧盟、中东、非洲等市场。同时,生产布局也要多元化。品牌类企业可考虑在产品需求国或目标市场设厂,但要慎重选址。代工类企业可到东盟国家办厂,但要考虑供应链整合、成本控制、产品品控等能力,以及投资国参与全球贸易区情况、政策稳定性等。受这些因素影响,企业成功率为30%,建议小企业应慎重选择。

他还建议企业要注重产品品质和性能提升,销售模式多元化,如出口转内销,并关注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林吉双说,我国产业链配套齐全,创新生态系统良好,拥有杰出的工程师、技术娴熟的工匠和工人、优秀的企业家和一流的经济社会管理等队伍,将在这次国际贸易斗争中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随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应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