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空气压缩机产品展示。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摄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飞机或从惠州机场腾空而起通达全国主要城市,或载着天南地北的旅客安全抵达惠州。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3+4+8”地区性枢纽机场之一,惠州机场的航线四通八达,飞机川流不息。惠州机场所在的平潭镇,一座闪耀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绿美空港呼之欲出。
与其说“城市打造机场”,不如说是“机场打造城市”。“向蓝天要机遇,向蓝天要增长”已成为惠阳区平潭镇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当下,平潭镇正围绕“稻乡平潭·绿美空港”总体定位,深度参与惠阳产业分工体系和融深融湾建设,锚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导向,发展壮大绿色建筑、新型储能以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按照规划,今年内将启动升级改造怡发工业园园区道路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平潭新型储能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未来三年经济发展开拓空间。
空港振翼破长空
构建“空铁轨路”联动格局扩大机场辐射能力
惠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毗邻深圳东莞,交通体系完善,惠州机场位于惠阳北部平潭镇,与全国30多个城市通航,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根据《惠州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托惠州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定位,将惠州空港经济区建设为“湾东高质量航空城”,推动机场与产业园区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国家临空经济标杆、湾东综合枢纽门户、惠州产业发展新引擎”。
当前,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提上日程,打造千万级干线机场将为平潭带来丰富的物流、人流等资源要素。“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军地土地置换工作正在推进中,平潭镇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责任担当,联合全区精锐力量攻坚克难,征地和安置工作进入尾声,为惠州机场二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平潭镇党委书记邓国华说。
去年,深圳印发《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明确提出落实深惠两地对接,支持惠州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与深圳宝安机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
大型机场枢纽中心成熟后,会吸引众多人流汇聚,进而辐射到航空相关的多个领域,构建出完整的产业链,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于惠州机场所在的平潭镇而言,这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机遇。平潭镇形成了绿色建筑、新型储能、汽车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未来聚焦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临空服务业产业,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建设空港片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高层次人才聚集。
具体而言,平潭镇将紧盯“绿色低碳”产业,依托中韩(惠州)产业园发展平潭片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产业,年内启动升级改造怡发工业园的园区道路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平潭新型储能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巩固现有三大优势产业,深度参与惠阳产业分工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和临空服务特色集群,助力惠阳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平潭镇正在同步完善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重点推进广惠高速与机场路互通升级,实施226县道改造工程,优化与深莞穗的陆空联运体系,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未来,平潭将持续把交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惠阳乃至惠州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此外,平潭镇还将构建“空铁轨路”联动格局,以“30分钟达惠州市区、60分钟覆盖深莞惠都市圈”为时空目标,扩大惠州机场的辐射能力,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其中在高铁层面,预留深河高铁线位,预设机场站,力争实现与深圳、河源的快速联通;预留规划疏港铁路专用线,强化与惠州市重大物流枢纽的货运衔接。在城轨层面,预留惠州轨道3号线及深惠城际线位,打通惠城区、惠东县及深圳的客运通道,进一步扩大惠州机场的运输能力。
低碳逐绿向新行
一批优质企业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当我们开车时,只需要踩刹车踏板,汽车就会减速至停止。而地铁列车的刹车远不止这么简单,行业内将“刹车”称为“制动”,地铁列车之所以能够平稳地停车,原因在于有一套完备的“列车制动系统”,里面的空气压缩机,无疑是制动系统的“心脏”。在空气制动环节中,它为整个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血液”——压缩空气。
你在国内外乘坐的地铁列车、高铁列车,里面搭载的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很有可能就是来自位于平潭镇机场路旁边的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这是一家专注生产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企业,是中国轨道交通专用空气压缩机三大供应商中唯一民族品牌。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注重技术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实现从“组装”到“智造”的转变。“空气压缩机里的干燥器多是进口德国和英国的产品,这些年我们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了自主化研发制造,预计在明年会实现大量装车应用。”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华说,公司从原来近30个类型产品缩减至9大产品,精简了产品类型,提升兼容性和管理效率。
同样位于机场路的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平潭镇从深圳引进的一家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光伏逆变器,细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该公司智慧工厂的生产设备正满负荷运作,从PCBA电路板生产,到最后的成品包装入库,一条生产线即可全部完成;分布式仓库采取物料就近原则,并采用AGV物流小车运输物料,减少人力运输,提高效率。
受益于前期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以及新型储能行业回暖,今年以来,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线处于满产状态,以往月产能峰值约20万套产品,今年4月份排产订单已经达到30多万套。
“欧洲户用储能需求一度高增,阳台光伏兴起,公司早在两三年前就研发布局了阳台光伏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欢迎,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伟说,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对新型储能产品需求也很大,尤其一些地方普及家用电器后,供电需求更大,但电网建设滞后,使用新型储能产品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邓国华说,与其他镇街相比,平潭企业数量不多,但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在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是推动平潭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2024年,平潭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8%,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区唯一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广东广麟材耀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率先实现国内关键核心材料的完全自主研发,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目前,平潭镇拥有67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工业企业52家,亿元以上企业15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2024年,平潭镇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8.56亿元,相较于2014年翻了近三番。
农文旅融合绘乡韵
提升3万亩农田基础设施筑牢“丰产米仓”
今年,平潭镇鹤湖村发布全镇首张农文旅路线图,详细标注青年希望之林、美丽庭院示范带、家风文化长廊、文明广场、骑行道、鹤湖天然湖、黄氏宗祠、贤林、采摘园等地点,为游客解锁鹤湖“可赏、可学、可品”的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鹤湖村距惠州平潭机场仅数公里,坐拥“一江一河一湖”独特水文格局。西枝江与梁化河在此交汇,形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秘境。村内翠竹成片,群鸟汇聚;村居外田畴千亩,风光迷人。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鹤湖村以第二批省级典型村培育为目标,立足地理与农业特色,打造“竹海滨水景观示范村”。如今,鹤湖村大变样,道路整洁,村道拓宽,美丽庭院示范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骑行绿道向西枝江延伸,让人们享受骑行与田园风光。
平潭镇是惠阳传统农业大镇,出产的农产品产值占惠阳区的40%,是惠阳重要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也可以说是惠阳农业的基本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平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载体。邓国华说,将结合典型村培育工作,发展农文旅产业,打造更多乡村精品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田园乐趣的同时,切实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上述提及的鹤湖村美丽河道——梁化河,平潭将在鹤湖桥至鹊地桥之间的河段,探索打造桨板运动中心和3个亲水平台。今年端午节,平潭计划举办第一届龙板争霸赛,通过农产市集、赛事服务及民宿餐饮联动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带动村民经营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快速应用,平潭镇正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惠阳区供销社也在阳光村谋划打造惠阳供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平潭基地)。
结合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发工作,这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将构建“一园五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形态,将原惠阳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改造成为“产、工、销、游、学、研、赏、食、购”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集现代生产、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农事参与、购物消费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培育农业农村的新质生产力。
粮食就是饭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粮食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平潭镇将启动阳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同步启动10个行政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全部完工,建成后可为3万亩农田提供灌溉。
除了抓好粮食生产,平潭镇将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谋划打造红光村粮油加工基地,减少产后损耗,提升粮油品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做好平潭淮山、粉葛等“土特产”文章,通过产业链延伸、文化品牌赋能和数字化营销三大核心路径,推动农业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实习生张芯瑜 通讯员黄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