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源深行远,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东高锚定发展方向。

“成长共同体”开启全员育人新征程。

“源深行远”彰显办学理念,象征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

“奥信班”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学子逐梦科技前沿。

学校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舞台,助力他们在艺术与体育融合中绽放独特光彩。
2025年,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东高”)迎来建校第14个年头。十四载砥砺奋进,东高从江畔一隅的教育新苗,成长为惠州教育版图的璀璨坐标。
站在2025年的教育新起点,面对人工智能与全球化浪潮挑战,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人才?日前,记者走进东高,与校长张正凯面对面交流。他表示,在“源深行远,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东高早已锚定方向:以卓越高中发展计划为契机,用跨学科融合课堂打破知识壁垒,以“奥林匹克信息学班”(简称“奥信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如今的东高,正朝着“市内有质量,省内有名气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高中”目标全速前进。
卓越领航
开启内涵发展新征程
2024年,东高成功入选惠州市卓越高中发展计划,成为10所入选高中之一。这不仅是对学校过去办学成果的高度认可,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惠州市卓越高中发展计划以“2+2+2”模式推进,每所学校安排2名主要负责人(书记和校长)、2名校级副职成员、2名行政中层成员参与培训。该计划主要聚焦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设定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在专家的指导下,自主生成基于本校发展的“一校一案”和两年发展蓝图。
作为当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东高自建校以来,就肩负着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使命。张正凯表示,卓越高中发展计划的入选,为学校带来了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度重视卓越高中发展计划,亲自组织管理团队参与培训,并制定详细规划。去年11月,邀请市教育局专家团队入校指导;今年3月,管理团队赴江苏南通考察优质高中办学模式。
在此计划推动下,学校领导班子管理素质与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团队也收获颇丰。专家指导助力教师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活力。教师们深化了对新高考、新课改、新教材的理解,课程与改革意识增强,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筑牢根基。
如今,在卓越高中发展计划的引领下,东高正努力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68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占地面积增至7.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新田径场、新食堂相继投入使用,拟建的新教学楼和宿舍楼也将进一步优化育人条件。
理念传承
开拓守正创新新路径
当“卓越领航”的号角吹响,东高深知,唯有传承与创新并重,方能在教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作为惠州第一个以东江命名的学校,东高始终坚守“源深行远”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源自东江水的文化意象,象征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的教育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办学理念丰富为“源深行远,润泽生命”。“我们希望突出教育的温度与影响,用生命影响生命。”张正凯说,学校将以“如水品质”育人,倡导善良、包容、坚韧、创新的精神,让教育如东江水般滋养生命,培养“如水品质、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源深行远,润泽生命”办学理念基础上,东高提出“三打”“三让”办学思想。
其中“三打”即打通年级、学科、时空,实现跨年级、跨学科、跨校际的教育教学互联互通。以打通年级为例,学校高三的质量分析会邀请高一、高二的年级主任和备课组长参与,促进了各年级之间的经验传承和交流;在打通学科上,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打通时空则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内外、课内外的界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让”则体现了学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有尊严地教书育人;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有尊严地学习生活;让每一位师生在学校过有意义的每一天。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源深行远、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三打”“三让”办学思想相互融合,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也让东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名师引领
构建优质师资新体系
优秀的教育理念,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践行与落地。张正凯认为,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大的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理念引领的基础上,学校将目光聚焦于教师团队建设,开启名师引领,构筑优质师资新高地的关键篇章。
东高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274人,其中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市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占比近四成,每年参加国家、省、市教育教学评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达100人次以上。这些优秀教师不仅在教学上经验丰富,更在师德师风方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校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引领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去年东高推出“两名”工作室项目,即名教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我们希望通过‘两名’工作室,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成长。”目前,学校已经有9个“两名”工作室,其中6个名教师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1名主持人和5-6名入室成员,学校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工作室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和研究的平台。
“两名”工作室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培养期为3年,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薪火相传的作用,既培养了名师,又带动了新教师成长。”
如今,在“两名”工作室的带动下,东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课堂变革
探索教学提质新范式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承载着育人的核心使命。当优质师资队伍已然成型,东高顺势而为,将改革的重心投向课堂,力求打造自主高效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精耕课堂管理,着力打造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东高课堂立足教学评一体化,以阅读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师生合作交流、个性探究,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中学习、探索和成长。
今年6月份,东高将组织高三大部分老师,以及高一、高二部分老师前往卓越高中发展计划的入校指导专家所在的学校跟岗,学习高效课堂的模式。“他们的高效课堂就12个字: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张正凯表示,东高将以此为蓝本,借鉴该校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结合东高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届时东高老师们将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今年9月份的新高一开始,东高拟推行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而不是灌输和被灌输、接受和被接受的关系。”
此外,东高还会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面前,东高人不服输,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变来撬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擦亮东高办学品牌。”
德育创新
塑造全员育人新生态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有品牌的德育建设。我很认可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他说德育就是生产力,德育就是教学质量。”张正凯坦言,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繁杂多样,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去年东高在全市率先推出全员导师制“成长共同体”育人模式,让“每一个老师都是导师,每一个学生被关注”。
张正凯表示,构建全员导师制“成长共同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实行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在东高,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导师带1-2个小组,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在每学期结束时,导师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成长报告》,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一次书面反馈。
导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生涯规划、学业成长,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专属成长档案,构建和谐的师生“成长共同体”。通过导师与学生不定期、多样化的交流模式,师生距离拉近了。
在“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教育新生态下,东高教学管理双管齐下,思想行为全面重视,生涯学业全面负责,通过制度保障、资源倾斜、文化浸润,将导师制从“任务”转化为“育人生态”,最终实现向学习共同体的转型。
如今在东高,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成长指导,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如今我们学校的家校共育力度更大,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对老师的评价更好。”张正凯表示。
特色办学
培育创新人才新模式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名片,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东高立足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开设“奥信班”和扩大健美操专项招生,构建科创、艺体等特色课程,以独特的课程设计、专业的师资团队、丰富的实践平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未来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025年,东高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联合创办“奥林匹克信息学班”(简称“奥信班”)。“奥信班”今秋起招生200人,其中50人面向惠阳区、仲恺高新区、大亚湾开发区招生,150人面向惠城区招生,需在“普通高中第一批”第一志愿填报。
据介绍,“奥信班”将设置三大课程,包括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以专业模块和创新课程(如基础编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基础)的核心课程,以及针对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进阶课程。“奥信班”采用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专家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目前,双方正在合作建设集人工智能体验中心、AI实验室、实训基地功能于一体的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未来科创中心,打造惠州市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基地、人工智能培训基地和科技创新大赛训练基地,构建出“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学竞赛+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奥信班”,东高的健美操也十分突出。学校健美操队成立以来,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该校22届毕业生黄贝珊考入了广州体育学院,代表中国参加2024年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并获得了冠军。
今年东高将健美操专项生的招生人数增加到20人,未来预计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学校聘请了专业的健美操教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学校也计划增加啦啦操的专项招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运动魅力。
展望未来
谱写砥砺奋进新华章
建校14年来,东高历经十届高考,高考成绩屡创新高,连续10年获得“惠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成效,助力万千学生追梦圆梦,引领莘莘学子成长成才,向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划之年,东高的高质量发展也进入到关键期、攻坚期。“未来东高走向何方?值得所有东高人思考。”在东高行政楼的右边,有十个大字异常醒目:进入东高门,就是东高人。“所有东高人已达成共识,将用创新精神实干开创东高发展新局面。”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未来的东高肯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高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张正凯表示,东高将继续秉持“源深行远、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发展,坚守教育初心,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突破,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东高这片沃土上绽放光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张斌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