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破解“大脑密码” 打造区域疑难危重救治新高地

2025年05月20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祝刚带领专家团队开展高难度脑肿瘤手术。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祝刚带领专家团队开展高难度脑肿瘤手术。 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神经外科主任罗洪海。

神经外科主任罗洪海。

    神经内科主任刘武。

神经内科主任刘武。

    两个科室主任罗洪海和刘武联合诊疗成为日常。

两个科室主任罗洪海和刘武联合诊疗成为日常。

    神经医学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神经医学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大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这片区域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旦这个“司令部”出问题,凡是大脑控制的地方,都可能遭殃。因此,任何关于大脑的疾病治疗必须精准、高效。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汇聚优质学科资源打造了神经医学中心,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两大省级重点专科为核心,联动相关学科,形成内外协同、优势互补的诊疗模式,使得疑难危重诊疗水平位居区域前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两大核心科室先后成为粤东首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癫痫中心、神经遗传和罕见病咨询分中心、中国帕金森病联盟单位等,在大脑这个复杂的系统里探寻“生命密码”。

“内外”联合

“合二为一”重塑神经系统疾病一站式诊疗

2024年7月8日,一场特别的“开机仪式”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举行。原来,神经医学中心团队“内外”携手,为帕金森病患者黄伯实施“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DBS)植入术”,通过在患者脑内特定区域植入刺激电极,依托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区域功能,通过程控治疗让他告别“手抖”。这也标志着神经医学中心“内外”联合模式下,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新跨越。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为打破学科壁垒,早在2023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门诊功能分区,整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优势资源,成立门诊神经医学中心。在面对疑难复杂病例时,中心能够迅速调动相关学科力量,提供精准高效的综合诊疗。

作为神经医学中心的核心科室,神经外科成立于1995年,是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外科教研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脊柱微创联盟学科、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学科,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科室汇聚了一支高素质人才团队,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13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14人,配备有蔡司k900手术显微镜及成像系统、STORZ高清神经内镜及脑室镜、手术固定及自动牵开系统、Mayfield三钉固定手术头架及配套专科手术床、CUSA超吸系统等先进设备。作为“刀尖舞者”,他们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内镜神经外科、脊柱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等亚专科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良好的治疗效果,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及介入栓塞、血流导向技术,颅底肿瘤切除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椎管内外沟通肿瘤及髓内肿瘤切除术等多项技术项目处于广东省先进行列,向全国先进迈步。

与神经外科“动刀子”有所不同,其“兄弟科室”神经内科侧重于药物和物理治疗。该科1994年建科,是惠州最早建立及最具规模的神经内科,先后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粤东首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惠州首家国家二级癫痫中心、高级认知中心、全国帕金森病专科中心、广东省神经遗传及罕见病咨询中心。科室目前设立脑血管病、神经危重症、癫痫、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神经免疫与感染等亚专科及神经电生理室。在市内率先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急诊机械取栓、碎栓、血栓抽吸术治疗,对脑血管病、脑炎、眩晕症、偏头痛、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丰富诊疗经验。作为惠州最早(2000年)开设神经重症病房的科室,神经内科不断接收周边地区送来的重症病人,抢救了大量大面积脑梗塞、脑干出血、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并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病人。

内外联合促发展。通过资源的整合,神经医学中心这两个科室的联动更为密切了。在这里,患者无需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在神经医学中心可以得到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科普宣教到随访的一站式、全流程、全周期诊疗服务。

“破立”并举

联动全院多学科力量守护“身脑心”健康

大脑一旦出“故障”,全身各器官包括眼、耳、手、脚甚至心脏都可能“罢工”。在神经医学中心患者的诊治中,既离不开中心“内外联动”,更离不开医院多学科联合(MDT)诊疗体系,发挥所长共同救治患者。比如对于急性中风患者的抢救,医院除了调动神经医学中心的资源外,还离不开急诊科、放射科、介入导管室、麻醉科、ICU、检验科等多学科急救资源,为患者开通快速精准的绿色急救通道并精准救治。同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微信群等平台,实现多学科信息实时共享与联动,显著提升救治效率。

而在术后患者的康复中,更是加强与中医科、康复科等关联学科的联动,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其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通过阶梯镇痛、早期锻炼及营养支持等方式,多管齐下,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改善生活质量。

“事实上,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我院各学科领域包括神经医学领域早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祝刚表示,以全新面貌示人的神经医学中心,标志着这种协同诊疗模式从分散化探索迈向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也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

“技速”并进

推动诊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突破“手术禁区”。在神经外科领域,毫米之间的精准操作往往决定着患者的生死存亡。18岁的花季少女小梅(化名)突发右侧颞叶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这种疾病是最复杂的颅内脑血管病之一,致死及致残率高达40%。神经外科团队在主任罗洪海的带领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及脑血肿引流技术完成手术。小梅术后当天清醒,第三天已经可以自行下地。

小梅的恢复并非个例。多年来,神经外科团队精雕细琢,在刀尖上“舞”出生命奇迹,多项“高精尖”技术受瞩目。其中脑动脉瘤介入(微创)及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水平处于省内先进行列;重型脑外伤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首开惠州先河;重型颅脑损伤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外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技术进步,过去的手术禁区(如脑干、功能区等涉及重要神经结构和功能位置)正在被逐一攻克。”罗洪海表示。目前科室配备的神经导航系统、术中电生理监测等先进设备,为高难度手术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期待的是,团队正在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将为更多复杂病例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每一例成功手术的背后,都凝聚着团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

神经内科守护患者“生命中枢”。当疾病来临时,时间就是大脑,这一点在神经内科的卒中救治中体现得尤为深刻。脑卒中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排名第一的疾病。一旦脑血管发生堵塞,神经元在5秒钟就开始死亡,与此同时,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将逐渐丧失,生命也随之枯萎。

58岁的王叔(化名)就经历了这样的生死时刻。突发急性脑梗死后,从进入仲恺院区急诊到完成首剂溶栓,仅用18分钟就打通了生命通道!这高效的速度源于医院打造的标准化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主任刘武介绍:“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我们建立了高效救治体系,目前我们统计到的平均DNT(入院到用药)时间已压缩至33分钟。”

作为粤东地区首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已得到国家认证。最新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国三级医院卒中中心排名中,我院位列全省第2、全国第46名,标志着卒中救治水平达到国家级标准。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神经内科团队在介入诊疗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淀。作为全省最早一批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神经内科始终紧跟国内外技术发展前沿。从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三级手术)到颅内动脉取栓(四级手术),团队已成熟开展各类高难度介入手术,为复杂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选择。

“医教研”融合

激活学科发展新动能

在祝刚看来,医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科研创新。依托医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致力于实现专病专治的目标。在荣获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广东省神经遗传及罕见病咨询中心等权威认证的基础上,还成立神经病学研究所,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探索疾病治疗新技术、新方法。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专注于识别和发现罕见的神经肌肉病,已做了两例肌肉活检,填补了惠州相关领域的空白;在代谢基因检测方面不断钻研,至今惠州发现的首例且存活期最长的渐冻症患者就是在此接受治疗……

数据显示,近年来,团队参与国家科研项目3项,参与或主持开展省级科研项目9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9项。在各级医学期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还多次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有关神经科常见病的防治手册。依托在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团队多次获得惠州市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惠州市科学进步奖9项。

在深耕临床科研的同时,团队也始终将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医院不仅是广东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点及硕士培养单位,更是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科临床培训基地。多年来,医院为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嘉应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在临床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无论是尖端医疗技术突破还是科教研协同发展,背后都离不开一支精锐的医疗团队。这支由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学科带头人祝刚主任医师带领的队伍,汇聚了以罗洪海、刘武两位主任医师为核心的骨干力量。团队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机制,现已打造出一支拥有68名中高级职称专家、4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的专业医疗队伍,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点面”结合

织就基层医疗健康防护网

作为惠州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排头兵,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始终致力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患者需求,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间回溯至2018年,神经外科团队率先打破地域壁垒——牵头成立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经过多年发展,联盟已吸纳11家成员单位(惠州8家、河源2家、汕尾1家)。通过“专家帮扶+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的组合拳,显著提升了县级医院神经外科诊疗水平。

2019年,神经内科团队乘势而上,在市卫健局的支持下,绘就了惠州市首张卒中急救地图,成为全市唯一获得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双五星推荐的卒中急救地图医院。这张“生命救治网”已覆盖全市13家医疗机构,形成了“全市一张网、上下一盘棋”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神经内科还成功入选首批12家“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基地”。依托医联体建设和“惠州市卒中中心联盟”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区域脑卒中救治适宜技术推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卒中防治水平和诊疗技术。

近年来,团队还通过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与惠阳、博罗、龙门等地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畅通转诊绿色通道和开展技术帮扶,全面提升基层防治能力。下一步,计划成立脑血管病、脑脊髓肿瘤、癫痫外科三大专科联盟,进一步拓展帮扶深度。

站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的新征程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医学团队将始终以守护百姓健康为己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全五新”理念,聚焦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要求,持续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推动诊疗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区域神经医学“新高地”,为健康惠州建设注入新动能,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廖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