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救援“尖兵” 守园区护安全

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建成全省唯一一支国家重型化工编队

2025年05月23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园区开展消防救援演练。

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园区开展消防救援演练。

大亚湾石化区管廊交错,储罐林立。在这座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的石化园区里,驻扎着一支以“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火焰蓝”队伍——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始建于1999年,26年来,承担着守护全国最大石化园区安全的神圣职责。今年,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

全省执勤岗位练兵比武夺第一

折返跑、挂钩梯、垂直铺设水带、举高喷射训练、狭小窗框救援……近日,记者走进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石化大道特勤站,只见烈日骄阳下,队员们在操场上刻苦训练,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的眼神却充满坚毅,努力将每一个救援动作都做到准确熟练。

作为石化区重要应急救援力量,队员们还要学习危化品事故处置知识,包括如何快速识别危化品种类、了解危化品的特性和危害以及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历经多年磨砺,这支队伍已经成为一支专业精湛、反应迅速的石化救援“尖兵”。在全省执勤岗位练兵比武中,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勇夺第一,并建成全省唯一一支国家重型化工编队。

这抹“火焰蓝”不仅是石化园区的守护者,更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与园区企业紧密协作,对33家石化企业、974个储罐、158条道路和36条消防管网进行改造,成立了2300余人的工艺处置队,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安全水平。

为了更加精准掌握不同石化企业的应急救援要点,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每周都会安排到重点企业开展实地演练。“我们与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定期开展火灾扑救、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及救援、特种设备事故处置等专项演练,提升了企业消防安全治理能力与灭火救援能力,为企业连续性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消防队长李志刚介绍道。

科技赋能解锁消防安全新模式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不断解锁科技赋能消防安全的新模式,将先进的设备装置广泛应用于救援领域。去年,大队引进一台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车。这台高4.8米的“大家伙”搭载了空中侦察无人机,可实时传输现场画面,车上配备的智能设备还可进入危险区域获取泄漏物质进行快速检验,成为消防员的得力助手。

据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石化大道特勤站站长刘熙介绍,大队还在全省率先构建“全域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响应”体系,利用在生产装置、储罐、中控室等位置预先设置的传感器、高空鸟瞰摄像头、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动态阈值管理,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安全联锁装置运行状态,实现对园区火灾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

“禁止电瓶车进入,请立即退出!”在大亚湾某小区居民楼里,电动车进入楼道,警报器便马上响起。这是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安装的智能警报系统,可以制止电瓶车违规入户,有效遏制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的安全隐患,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居民广泛好评。系统投用至今,累计阻拦电动车违规入户1.7万余辆次,推动辖区电动车火灾数量下降超80%。

“提、拔、握、压……”在大亚湾各个社区、企业、学校,大亚湾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火焰蓝讲师团”采用“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指导实操”的教学模式,向市民普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标准操作流程。他们通过讲述具体案例和实用技巧,提升群众的火灾自救能力。

开展“敲门行动”将消防安全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在商超开启“消防超市”普及消防安全设备与知识;给物业开展消防培训……“火焰蓝讲师团”走街串巷,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互动问答等方式,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截至目前,“火焰蓝讲师团”开展宣传活动200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60余万份,普及群众超100万人次。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唐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