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科贸职业技术学校

以师者之光 照亮学子升学之路

2025年05月2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科贸职校教师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回答着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    本版图片 由学校提供

惠州科贸职校教师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回答着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 本版图片 由学校提供

在职业教育的园地里,教师是深耕细作的园丁,更是学生通往梦想彼岸的摆渡人。在惠州科贸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惠州科贸职校),有这样一支教学队伍:他们扎根教学一线,以丰富的经验赋能课堂;他们因材施教,创新方法破解学习难题;他们亦师亦友,在求学路上给予学生温暖陪伴。日前,记者采访了该校化学教师郑育才、语文教师袁嘉莉、平面设计教师罗达煌,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感受惠州科贸职校的育人风采。

郑育才:用化学方程式书写育人智慧

化学老师郑育才投身教育工作,到目前已有10个年头,这10年间他接触过各阶段的学生。他在职校已经工作3年,主要教授职普融通班学生。“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拥有闪光点与潜力,他们只是在过去的学习中,所选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至于在学业成绩方面暂时未达到理想状态。”郑育才说,相对来说,职校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重要性不够了解,学习方法不够熟练。他也提到:“但是他们个性强,动手能力强,抗压能力也强。”

“浓硫酸,170,乙醇脱水制乙烯。”在郑育才课堂上,这样的化学口诀俯拾皆是。他经常将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点编成口诀,涵盖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操作等各个领域,方便学生学习。为巩固知识,加强记忆,他还采用上课讲解、总结、练习、作业和每周知识小纸条再次覆盖等多种形式结合,实现记忆和理解的统一。

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郑育才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比较牢固的学生他会给出不一样的题型,并在课后讲解更多解题技巧。他会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与基础较好的学生结成学习搭子,一起进步。“也有遇到学习一直提不上来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自觉性不够,有的则是有心结,我会经常找他们聊。”郑育才发现,学生总有喜欢的科目,于是他就联系那科的老师一起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再帮助学生迁移到化学中。“这是个潜移默化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

他还会给学生开小灶,把不熟悉的知识或题目讲多几次。每周额外打印一些本周的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每个月把易错内容整理成册发给学生翻阅。他也会推荐一些有趣的学习公众号给学生,让他们周末看一看,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作为学校教务科副科长,他会和理科组老师一同做教研,把共性内容最大化联合,将不同学科的创意运用到化学中。“我们也会组织公开课,老师们一起讨论要完善的内容,让课堂有趣化、有效化。”郑育才说,学校也积极引导老师们善于利用人工智能,课堂随机出题、知识点AI对话、考后试卷分析成表等,全方位赋能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袁嘉莉:用文字照亮学子成长路

“同学们,别低头——皇冠会掉!来,抬头看黑板!”这句带着网络热梗的提醒,总能让语文老师袁嘉莉的课堂瞬间充满笑声。作为高职班教师,她采用年轻人语言密码,敲开学生心门。从初入职时被学生评价“太严肃”,到如今被称为“最懂我们的袁姐”,5年时间,她走出一条“严慈相济、情理交融”的育人之路。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欠缺等难点,袁嘉莉会每日安排小任务,如课前的字词听写、古诗词默写。每周进行基础的巩固练习。如果学生缺乏自觉性,她会协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表,监督打卡。

这种“精准滴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小明(化名)实现了语文成绩从30多分到高考86分的逆袭。小明以前经常上课犯困,袁嘉莉给他做思想工作,小明满口答应好好学习但后续又无动于衷。袁嘉莉及时调整课程语言和氛围,慢慢地小明被吸引,袁嘉莉也反复找他谈心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小明语文提分迅速并助力他考上理想的大学。

语文作文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对职校生来说更是如此。“有些学生入学时连完整的句子都写不出来。”袁嘉莉知道,学生要写出一篇文章来,就得自身有“料”,作文素材、名人名言的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积累的任务我们是从高一的语文学习就进行渗透,为后期做好铺垫。”到目前高二这个阶段,她会让学生在把握作文结构的基础上,配合练习,一周一片段,一月一作文,然后进行作文的评讲和范文的展示,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备考阶段学生们面临很大的压力,袁嘉莉会在课堂上穿插趣味语文游戏,像诗词版“你画我猜”、课后分享励志故事、播放舒缓朗诵音频等,有时她会充当学生的心灵树洞,让学生倾诉烦恼,及时暖心回应。

罗达煌: 做学生设计课堂“行业引路人”

从深圳企业设计师到职教教师,平面设计教师罗达煌将7年企业实战经验融入教学。入职惠州科贸职校两年,罗达煌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参赛,还要带“3+证书”高考班的学生考证。他的课堂从来不是单纯的软件教学,更多的是模拟真实的设计工作场景。

以前在企业,罗达煌就作为部门负责人带新人,到职校后,他就把学生当职场新人来培养。“职校的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至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都是要从头学起的。”高考班学生每周要上5-6节专业课,学校尽量会让大家在二年级就考取需要的证件。“我们的证书通过率很高,有时候达100%。实在有个别后进的学生,我们也会利用晚上和周末帮大家培训。”

在惠州科贸职校,平面设计竞赛团队的实力比较强大。罗达煌会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选苗子”,通过观察课堂作业中的色彩敏感度、构图创意等维度,筛选出潜力学生进入组成兴趣小组。再从中选出精英组成竞赛梯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系统训练。在比赛冲刺期,他会带着学生模拟各层次比赛的流程进行封闭式备赛。这几年,他带领的团队经常在市赛中获得一等奖,还代表惠州参加省赛,获得不俗的成绩。

在罗达煌的教学理念中,“3+证书”教育不仅是升学途径,更是职业启蒙。作为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罗达煌在教学中会增加很多职场技能模块,他知道哪些知识在实战中会经常运用,哪些知识基本用不上。他还会教学生如何避坑,比如如何应对甲方的“五彩斑斓的黑”,如何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设计创意,让学生少走弯路。

【记者手记】

袁嘉莉用语文的细腻温暖学生心灵,郑育才用化学的理性点燃思维火花,罗达煌用设计的创意激活职业潜能。三位教师,三种不同风格,但他们共同诠释着惠州科贸职校教师的育人初心:以专业为基,以创新为翼,以仁爱为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他们的故事是学校教学团队的缩影,这里还有上百位教师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回答着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如何让“职教差生”成为“职场优生”?如何让技能学习与素养培育同频共振?他们用行动证明:职业教育也可以是人才成长的“高地”,只要有好老师的引领,每个学生都能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