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城-黔西南册亨教育协作“组团式”帮扶结硕果

山海共育 向阳花开

2025年06月3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当查询页面弹出总分时,我的手都在发抖!真没想到能在民族中学‘逆袭’考上重点大学!”6月25日,贵州省高考成绩放榜,册亨县民族中学高三学生黄同学激动地说。而此时,册亨县民族中学校园内一片欢腾:2025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较三年前明显提升,帮扶成效实现质的飞跃。

这份沉甸甸的喜悦背后,是无数个被家长称为“传奇”的日夜:是广东帮扶校长周振根一个班一个班讲方法讲到“嘴角发白”的坚持;是本地老师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只为给学生“多讲几个题、多聊会儿天”,直到孩子“趴在桌上睡着”的奉献;是校门前堆放杂物的空地变成惠民园、教室里装上空调和白板的点滴变化;更是一批批帮扶教师跨越山海,与册亨师生“并肩奋斗、抱团取暖”的深深情谊。

回望这段“织就传奇”的帮扶路,正是惠州惠城与黔西南册亨教育协作“组团式”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生动注脚。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两地持续深化教育协作,惠州惠城以“组团式”人才教育帮扶为抓手,通过开展示范校建设、师资培训、中职学生联合培养、中小学结对等方面的帮扶协作,推动两地教育系统建立更加紧密的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以山海共育浇灌向阳花开,助推册亨教育高质量发展。

“师徒结对”

激活教学一池春水

“最近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学校的高考特控线以上的人数翻了一番,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大幅度提升。”册亨县民族中学校长、原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党委专职副书记周振根激动地说。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优质生源也在大幅回流。这背后,离不开何全明等一批又一批惠州帮扶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

实施教育“组团式”帮扶以来,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惠州中学等学校骨干教师跨越山海而来,兴义市第一中学教育支援、组团“扶亲”,为册亨县民族中学带来了“新苗、青蓝、种子、惠册”四项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注入新思维和新能量。在惠州帮扶人才温智勇、童琼如老师的指导下,册亨县民族中学地理老师刘荣宽、化学教师岑光芬在全州优质课比赛中均获本学科一等奖,并参加省级比赛,有效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班班级平均分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帮扶团队围绕教学质量、教师能力、管理体制和校园环境等核心领域积极开展工作,成效显著。在教学方面,帮扶团队推动构建“一纵四横”教学体系:以国家课程为“纵轴”,开发《布依剪纸》《册亨特色体育》等校本课程;以菜单式选择巩固课、专项记忆消化课、题型走班课和特色专项课等为“横轴”,精准补足学生短板。创建“多元融合·各美其美”的办学特色,完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类)第二次评估。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与惠州惠城优质学校加强联系与合作,通过跟岗学习、外出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持续推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周振根说。

如今,这所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的老校正以“县内领军、州内县域高中领航、省内县域高中领先”的姿态,书写着惠州惠城与黔西南册亨教育协作的崭新篇章。

职教突围

贯通培养打通成才路

借力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强劲东风,惠册两地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建设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起教育帮扶的崭新格局,走出一条创新引领、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

在册亨县中等职业学校,一场意义深远的职教变革正在上演。

“过去中职生想升学,路太窄,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孩子的成才之路变宽了。”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赵诚感慨。赵诚是来自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2024年8月,他积极响应号召,被选派到册亨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在不懈努力下,该校首次获准开展“三二贯通”联合培养;5月,更是收获首次与省内8所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好消息,获批1100个“中职—高职”贯通培养指标。“这意味着,学生入读册亨职校后,只要按要求完成三年学业,并通过联合院校的转段考试,即可顺利直升高职学习2年,拓宽了学生的升学通道。”除此之外,该校还成功申办综合性高中,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

校企合作方面亦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惠城驻册亨工作小组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广东惠册班”,62名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26000元的助学补助。同时,学校规划智能制造、布依非遗等特色专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订单班”,实现了学生入校即入岗的无缝对接,学生实习月薪超过4000元。此外,“惠城还专门出台东西部劳务协作劳动力补贴惠民政策,稳岗三个月,政府补贴4000元。”学生们纷纷表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打造‘带不走’的优质资源,才是‘组团式’帮扶的核心要义。”赵诚深知这一点。为此,惠州惠城帮扶团队正携手该校,共同描绘新校区的职教蓝图:重点打造布依非遗产业学院,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产业学院进驻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打通学生成才之路。

辐射全域

教育协作突破山海阻隔

“感谢老师们跨越山海,为我们带来知识与希望……”近日,在册亨县冗渡中学2025届九年级毕业典礼上,“惠城班”毕业生代表深情地向刘洋忠等惠城支教教师表达真挚的感谢。

这样的感人场景,是惠册两地教育协作“组团式”帮扶向基础教育纵深拓展的生动写照。

在冗渡中学,“惠城班”已成为当地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该班全面引入惠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三年来由惠城先后选派三批共12名骨干教师团队担纲教学核心,初中三年,一直致力于提升中考生的高中录取率。通过实施“同步教研、同课异构、同测评价”等机制,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近年来,该班学生在县级统考中表现亮眼,优秀率显著提升。

在册亨县高洛街道第一小学,来自惠城惠博学校的王涛老师作为挂职副校长和语文教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化身教改“破冰者”,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将县级示范课淬炼成区域课改火种,打开教学改革新视窗。更为可贵的是,他致力于留下“带不走的财富”,推动成立了高洛一小首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以“建资源、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为目标,带领老师们“共读课标、共写心得、共研课题、共磨好课”。他还开设专题讲座,内容覆盖作文解放、阅读策略、板书设计、学困生辅导等,让教育智慧在校园内裂变生长。

王涛的故事,是惠州惠城百余名支教教师倾情奉献的缩影。五年来,惠州惠城每年选派14名教师赴册亨开展一年期以上支教,累计选派教师172人次赴册亨各级学校支教交流,接收册亨教师170人次来惠跟岗学习,推动册亨36所学校与惠州惠城37所学校高质量结对,常态化开展两地教师互派交流,合作范围涵盖中小学、职业教育、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全学段,通过干部挂职、跟岗研修、名师讲座、考察观摩、送培送教送研等多种形式,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效提升册亨教育水平。

两地教育部门互访机制常态化,两地教师博采众长,依托各自优势开展示范教学、教研帮带和组团帮扶。共建的线上教研平台持续发挥作用,有效突破了山海阻隔,不仅直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其辐射效应也带动了册亨县域内其他学校共同进步,让东西部教育协作的种子在册亨沃土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