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益城。
产业升级如何跑出“加速度”,民生服务怎样更有温度?近日,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水生做客区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围绕“聚力高质量发展多维突破,谱写陈江‘旺相·万象’新篇章”主题,就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热点问题与网友互动。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核心承载地,陈江正以“5+1”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旺相·万象”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规上企业总数达544家
“陈江的产业版图是‘5+1’现代产业体系与‘四区驱动’空间布局的深度融合。”谢水生用一组数据勾勒出产业腾飞的轨迹:自2018年以来,累计引进项目118宗,其中84宗已动工、58宗投产达效,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年税收约47亿元。华星光电、亿纬集能、赣锋锂电等龙头企业扎堆,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等五大制造业集群,带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2024年,陈江成功入选“活力街道全国500强”。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陈江街道“全周期服务”的精准赋能。针对企业“升规难”痛点,陈江推出助力“小升规”专项行动,首次升规企业可获5万元省级奖励,第二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再奖5万元;成立服务专班,从用地、订单、融资到员工子女入学,提供“一对一”帮扶。2024年已有55家工业企业成功升规,截至今年6月,规上企业总数达544家,形成“小微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成长梯队。
面对市场环境复杂、订单减少的情况,陈江街道制定一系列助企政策。通过“一企一册”机制,详细梳理企业设备技术优势、产能规模等信息,精准对接潜在客户需求。同时,搭建园区内循环平台,定期举办专场供需会,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形成“楼上楼下就是供应链”的协作模式。
“旺相·万象”规划72条实施细则
从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拓圈补链,到给企业搭台唱戏促进发展壮大;从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到助力群众创收致富;从御湖未来社区样板打造,到谋划推进长者食堂、充电桩和“15分钟生活圈”;从面上的绿美陈江生态建设,到点上每个村的“四小园”美化……访谈中,谢水生详细解读了陈江“旺相·万象”发展规划。该规划涵盖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生态品质、民生服务、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七大领域,共72条实施细则、44个项目、106个具体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我们要让陈江的产业更旺、人气更旺、民生更旺,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气象。”谢水生强调,“旺相”代表的是城市的繁荣与活力,“万象”则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百姓生活的烟火气。
作为廖仲恺先生的故乡,陈江有廖仲恺纪念碑、东楼古村落等历史文化地标,有麒麟舞、南螳螂拳等非遗,文化底蕴深厚,各行各业、各种业态发展多元。陈江计划将文旅打卡点与夜间经济带相结合,营造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的生活场景。
3家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方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访谈中,谢水生针对网友关心的“急难愁盼”进行了解答,晒出一系列惠企便民实招。
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升居民幸福感。在御湖社区,28家“社区合伙人”联合打造艺术培训、技能考证等服务,儿童友好乐园、开心农场、咖啡书坊等空间成为青年社交新地标;在出租屋集中区,“先锋出租屋”品牌通过“微心愿”“先锋有约”等活动,让外来务工者找到归属感。
聚焦“一老一小”,织密民生保障网。在养老服务方面,已在胜利村、曙光社区等地建成3家长者食堂,为户籍和常住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每餐5元的就餐补贴;御湖未来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在儿童服务方面,五一公园、城市会客厅、人才公园等场所定期举办非遗手作、科学课堂等活动,打造一批“周末遛娃”精品项目。教育配套持续完善,2018年以来累计增加学位8550个,廖承志红军学校幸福校区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用。
便民服务再升级,破解民生痛点。建成电动车自行车充电场所2747处、充电端口11887个,并计划在东升片区增补设施;规划建设陈江中心临时停车场,设置“货车司机之家”,优化充电和服务功能,并计划在五一北片区和东升工业园新建停车充电区域。
优化产业配套,激发市场活力。对仲恺汽车城进行升级改造:针对品牌单一问题,计划年底新增2~3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利用4000平方米空地建设维修中心和便民餐饮区。目前已启动周边地块权属和地形调研,将新增4S店集群+休闲服务区,打造“看车—试驾—保养—休闲”全链条体验。在城市管理方面,街道对流动摊位实行科学分区管理:学校、医院周边设为严管区,部分区域设为控制区,同时设置专门的规范疏导点。目前已建成运营观田茂佳、东升石泉岭、东升商贸广场3个疏导点,更多疏导点在规划建设中。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严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