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个一”项目刷新高潭圩镇“颜值”。本组图片 高潭镇提供

孩子们在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了解革命历史。
自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惠东县高潭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与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径。3年来,高潭镇始终坚持示范带动,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交出了一份“三年初见成效”的亮眼答卷。
高潭镇位于惠东县北部山区,属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2023年获评惠东县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优秀”等次,中洞村入选首批省级典型村;2024年,新联村、黄沙村入选第二批省级典型村;2025年,通过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考核,高潭镇黄洲村、甘溪村入选第三批省级典型村。
盘活红色家底
三大省级精品线路串起“吃住行游购娱”
高潭镇始终以红色文旅为核心增长极,激活全域旅游活力。2024年,高潭镇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近3年旅游数据持续攀升:游客量从2022年的43.73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50.1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31亿元增至1.5亿元。
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多维创新,不断取得新亮点,依托革命基因孵化“高火火”文创IP,系列周边产品如主题书签、特色冰箱贴畅销各地。红色文旅线路建设多维发力,三大省级精品线路落地——“惠东县红色文化寻根之旅”“南粤古道重返红色征程”“广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精心串联圩镇、中洞、黄沙等关键节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闭环,促进红色旅游资源活化利用,推动红色旅游提档升级。
高潭镇持续创新探索“院地合作”模式,深化与广东东江干部学院融合,创新“订单农业”模式,积极承接后勤服务业务,联动学院开展研学经济,安排学员进村入户开展“三同”社会实践,结合时令参加插秧、种花生、锄草、植树等劳动,在劳动中拜群众为师、在劳动中受教育,在党群互动交流中体察最细微的民情,践行为民宗旨。2023年7月以来,乡村振兴驿站累计创收超60万元,实现院地资源共享,深化院地融合取得新成效。
同时,通过举办“中共高潭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以及高潭粽子文化宣传推介等活动,红色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当前,高潭镇正着力推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探索“文化强镇”建设新路径,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扮靓镇村风貌
232栋农房换新装,面子里子一样美
高潭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建设蓝图,将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持续抓好山区农文旅示范带和美丽乡村走廊建设,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带,高质量完成重要沿线和重点区域风貌提升任务,推动镇村风貌焕然一新。
2024年以来,高潭镇紧紧围绕发展定位,投资约995.5万元高标准完成美丽入口通道、美丽圩镇客厅、美丽示范主街等“七个一”项目,进一步刷新圩镇颜值、凸显红色底蕴。
农房风貌提升方面,通过实施建筑农房微改造工程、S242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市场街外立面改造工程等,已累计完成232栋农房风貌焕新。同步推进国省道、典型镇村道路等“四沿”区域62栋农房风貌品质提升。
绿化提升方面,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入100万元实施圩镇绿化提升项目,对环圩镇道路S242、S356、东环路沿线两边进行绿化美化提升,生态保护持续强化。2024年度全镇完成种植15298株树苗,种植面积约110.89亩,2025年度已种植1.2万株树苗,以“环境治理+生态扩容”双轮驱动,持续擦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生态名片。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高潭镇始终紧扣“整治乱象、规范管理、提升品质”目标,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村容村貌焕新工程、“三线”整治、“三清三整一改”等重点工作,推动圩镇从“面子美”到“里子美”。
打通交通瓶颈
惠东紫金交界路改扩建加速,“四联”路网打通出山通道
高潭镇已构建“四联”交通格局,打通海丰(东)、县城(南)、紫金(西)、黄羌(北)四大方向路网,镇域“四联”交通格局加速成型,将进一步打通镇域交通大动脉,铺就发展快车道。
同时,鹰光公路“单改双”项目、普联路拓宽工程已完工,畅通了乡村“毛细血管”,打通了群众“出行难”的堵点;目前正有序推进G236惠东紫金交界至高潭公梅段改扩建、X123线中洞至市界段升级改造、大星及金坑道路单改双等工程,并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完善镇村交通路网,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22.01公里,同步实施S356线至宝口交界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惠东紫金交界至公梅段改扩建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这条贯穿山区的交通“大动脉”建成后,不仅将破解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更大大缩短高潭至紫金的车程,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土货变金疙瘩
“高潭三珍”创品牌,粽子经济产值突破1300万
据悉,2024年高潭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8.58亿元,同比增长80.4%,连续2年突破10亿元;税收1783万元,连续2年突破1000万元。
产业振兴是高潭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源头活水。高潭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1+5”组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省重点清洁能源项目,已全面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投产后将增强区域电网稳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3年来,高潭镇聚焦村集体经济增长,以“富民兴村”为导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条件,将传统“土特产”转化为富民兴村的“金钥匙”。2024年,12个行政村收入均迈入“20万+”梯队,完成率达92.3%,其中中洞村达“100万+”,创历史新高。
高潭镇群策群力,把盘活红色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振兴、促民增收的突破口,在茶叶、蜜柚、沃柑等农作物上做好土特产文章,成立高潭镇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精准的农业生产解决方案,有效控制了种地成本。精准扶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如黄洲“好彩蜜柚”、黄沙“乡下行蜜柚”等特色农产品,成立了全镇蜂蜜合作社,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力升级打造特色品牌“高潭三珍”——明姜、蜂蜜、巴戟酒,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加工环节取得新突破,明姜、粽子两类传统特色产品已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其中高潭镇已构建粽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年产值预计突破1300万元,有效打通市场流通渠道,“粽子经济”持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民生提档升级
卫生院幼儿园改扩建,校车专线解决山里娃上学难
当前,高潭镇重点做好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景区旅游功能优化和生态宜居品质提升等文章,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活力。
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医疗健康方面,高潭镇卫生院迁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完成甘溪、黄沙村级卫生站升级改造,逐步解决老区医疗服务滞后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院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能力提升方面,高潭幼儿园新建项目如期竣工,完成高潭中学师生宿舍改造、配套设施采购等项目建设,逐步补齐山区民生短板,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撤并中洞、公梅小学教学点并开通“护学专线”校车,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儿童上学“交通难”问题,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全面发挥教学资源最大化作用。
高潭这片红色热土,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蘸取“党建红”与“生态绿”,多方发力,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绘就一幅革命老区产业繁荣、乡村宜居的画卷。高潭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高潭将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见行见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区人民,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谢长波 通讯员陈雅婷 刘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