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惠州民生诉求服务体系建设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作为市政府2025年“十大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个承载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新平台,不仅是技术赋能民生服务的创新实践,亦是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型的关键一步。当社会诉求与数字引擎全面对接,当群众需求与治理智慧深度碰撞,今日之惠州正以“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书写着新时代“为民服务”的生动答卷。
“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推动民生服务系统化。在传统治理模式下,“渠道分散、层级冗繁、响应迟滞”往往成为民生诉求处置的三大痛点。“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的重要突破,在于依托12345热线资源整合,以“市民端、处置端、领导端”三端协同为支点,构建全链条数字治理新范式:入口归一化,整合45个单位83个诉求渠道,形成全市统一“总客服”,破解群众“找谁办”难题;处置智能化,DeepSeek大模型语音自动转文字、诉求要素自动拆解、处置模板自动生成,让效率极大提升;流程可视化,如“网购物流”般透明,工单状态可实时追踪,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这种“统一入口-智能分拨-闭环管理”的全周期体系构建,恰似为城市治理装上“数字神经”,彻底打破部门、层级、区域间壁垒,走出过去“多头跑”“流程长”“耗时久”困局,促使服务响应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由“物理叠加”升维为“化学融合”。
“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推动治理理念大革新。主要体现在三重机制突破:“首协同责”,首办单位牵头负责、协办单位联动配合,实现一表报事一次提交、多方同步接收响应,根治“踢皮球”痼疾,确保“责任不缺位、问题真解决”;“数据驾驶舱”,实时分析热点诉求,通过每日预警推送,确保资源精准投放;未诉先办,AI识别多人同类投诉等苗头问题,确保治理关口前移。这既是治理机制创新,更是为民理念升华,使民生服务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丰富中国式治理现代化内涵。“惠民速办”平台将群众“有感小事”纳入数字化治理体系,不仅力求“办好一件事”,更要主动“解决一类事”。当群众通过小程序“一句话报事”,当工单全流程可视化如“网购”,当领导端“数据驾驶舱”精准导航治理方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生服务的“智慧蝶变”,更是一座城市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入践行。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的深层意义,远超技术创新本身——它是惠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实践,是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生动样本。当数字赋能让未诉之声被倾听、未显之患被预见,我们便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温度,正藏在这“一键直达”的民生细节里;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密码,亦书写在这“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