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我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夹杂着幽香迎面扑来,令我心旷神怡。我循着这香气走去,与一片栀子花丛撞了个满怀。翠绿的叶丛间,洁白的花朵随风轻颤。花香一阵浓一阵淡,渐渐将我整个人包裹起来。
这栀子花虽不及蔷薇花那样绚丽夺目,也不如桂花那样香味浓郁,却如霜似雪,幽馥香远。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赞它“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明代画家沈周也曾赞它“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我驻足细嗅,顿觉幽香沁脾,醉了心扉。而这熟悉的花香又唤醒了我的记忆,让我的思绪穿过诗情画意,芬芳馥郁,飘向遥远的过去……
小时候,每逢夏季,我就能从街旁花农的小摊和路边花贩的挎篮里看到栀子花的身影。从近旁走过时,我总是无法抗拒那诱人的芳香,想多嗅一会儿。好在母亲每从集市回来,都会带回几朵。我极爱这花香,常在麻花辫的发梢扎上一朵四处转悠,任那芳香随我流动,伴我神清气爽一整天,连晚上睡觉都枕着花香入眠。
等栀子花的香味淡去,母亲就会将它们晒干泡水喝,说可以清热降火,缓解夏天的燥热。或晾干后制成蜜饯,作为我解馋的零嘴。奶奶脾胃虚寒,父亲经常咳嗽,母亲就用栀子花与姜片、猪肉同炖,给他们食疗进补。于是,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在茶余饭后的清欢里,也渗进了栀子花的芳泽。普通的日常,因为有了这缕芬芳而多了几分诗意。
后来,我发现栀子花不只属于夏天。早在深冬,它们就耐着严寒,开始孕育花苞。万物勃发的春天里,它们不与百花争艳,悄然生长,蓄势待发。到了初夏,栀子花苞日益饱满,几场夏雨过后,便次第花开。正因它们含苞期长,花开时才香韵悠长。在炽热的盛夏,它们极致绽放,花色洁白胜雪,光泽润如脂玉。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它们不仅赏心怡情,还能防病养生,实在难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里都有栀子花的身影,它看似不经意地绽放,却经历了漫长的积淀,在枯萎、凋零后,又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四季、守护着希望。
归家路上经过花市,我特意买了两朵栀子花,让那恬淡的花香依旧伴随我、提醒我:生命的美好,需要沉淀。愿我们都能如栀子花般,在岁月的流转中葆有努力绽放的勇气和静待花开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