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澎湃浪潮中,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将发展职业教育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市30所中职(技工)院校在自身发展、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等方面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即日起,本报将分四期,聚焦惠州职业教育服务民生需求的育人成效,解码服务产业升级的产教融合实践,展现学校办学特色与成绩,讲述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以独特视角打开惠州职业教育的立体画卷。
想方设法增加学位供给,竭力担当服务民生使命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中职招生人数26417人,比前年增加4517人,增幅20.63%;技工院校招生人数9767人,比前年增加1636人,增幅20.12%。今年全市初三中考报名考生有9.1万人,49所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共54982人,还有3.6万初中毕业生读书需求需要解决。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惠州技师学院、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博罗中等专业学校、惠东职业中学、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等我市30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想方设法拓展学位供给,2025年可提供35015个中职(技工)学位,其中,中职25665个,技工9350个,基本满足惠州初中毕业学子的升学需求,让学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较好的职业教育。
在为本地学生提供充足学位的同时,各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助学政策,为学子勇敢追梦提供有力支持。
自2024年起,惠州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公费生名额进一步扩充至120名。与此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博雅特“现代好少年”奖优金、裕才奖学金,为怀揣大学梦想的学子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持。
惠州市高迪技工学校以“低门槛入学、高技能成才、本土化就业”的路径,实施普惠性招生政策,2025年学费较同类民办学校低30%,并设立企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惠及超2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岗位精准匹配-就业跟踪服务”全周期支持,持续跟踪并协助解决留惠就业学生住房补贴、落户等民生问题。
满足学生升学发展需求,升学通道多元畅通
“3+证书”高考、中高职三二分段、普职融通、高职单招……我市4所高职院校每年拿出20%左右的专科招生计划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中职学子提供多种升学路径,搭建起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的成长立交桥。以黄奕文为例,他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读本科,2023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深造读研,于2025年4月成功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到高等学府的跨越,诠释了职业教育为学子提供的广阔升学空间和发展机遇。
近3年来,惠州华洋科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高职高考中成绩亮眼。自2023年以来,该校高职高考本科上线总人数共354人,连续三年居我市前列;语数英三科300分以上共185人,370分以上18人。此外,该校三年来为全省多所公办、民办全日制本科大学输送共计69名学子,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录取的华洋学子数量可观。
2025年“3+证书”高考中,惠州市新华职业技术学校有6人被公办全日制本科录取,12人被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录取,10人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还有142名学生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录取;惠州市科贸职业技术学校本科上线人数达203人,众多学子考入心仪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和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其中不乏从及格线附近逆袭到超本科线90分的励志故事。惠州市东江职业技术学校“3+证书”高考班自2009年设立以来,已有15年办学经验,近三年,“3+证书”高考报考人数逐年增长,今年,该校有150多名学生超本科线,被重点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超过60人。
从技能立身到学历提升,越来越多学子以一技之长叩开成长之门,这正是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实践。
惠州日报记者叶丽莎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