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原体正在儿科肆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叶国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儿科病房中,近一半患儿被确诊合胞病毒感染,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为易感且易发展为重症。
反复降雨导致病毒爆发期延迟
“这个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小宝宝,特别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年纪越小,风险越高,6个月以下的孩子一旦感染,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叶国静说。
呼吸道合胞病毒因感染后导致宿主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结构而得名,主要引发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患儿感染初期通常表现为咳嗽、流鼻涕等普通感冒症状,到了第3天至第5天左右,症状会急剧加重,出现剧烈咳嗽、明显喘息、烦躁哭闹、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需要关注的是,相比往年主要以中低烧为主,今年合并高烧的患儿比例显著提升。
叶国静说,合胞病毒常年存在,通常好发于冬春季节,我市往年常在3~4月高发。但今年情况异常,高峰期显著延迟并集中在6月至7月爆发。
叶国静分析,这跟“超长待机”的梅雨季有很大关系:今年6月惠州反复降雨,湿度大、气温适宜,给病毒滋生和存活创造了有利条件;连续阴雨也迫使人们长时间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大大增加了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风险。
没有特效药,需做好通风洗手少聚集“三件套”
“一旦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叶国静提醒,若孩子精神尚可、仅轻度咳嗽、无呼吸急促或费力、吃奶/进食受影响不大、体温可控,可先尝试居家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给予拍背、补充水分,遵医嘱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缓解症状,并密切观察。
如果孩子尤其6个月以下婴儿出现以下任何一点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咳嗽剧烈、频繁,影响睡眠和进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叫不醒;持续高热不退;口唇、指甲发青(紫绀);吃奶/喝水明显减少,甚至拒食,有脱水迹象(如尿量显著减少)。
“对抗合胞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叶国静说。
通风净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中的浓度。
手部卫生:家长和孩子都要养成勤洗手、科学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搓洗至少20秒)的习惯,尤其在接触口鼻、眼睛前,以及外出回家、饭前便后。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亦可作为补充。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
筑牢免疫屏障: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睡眠充足。流行季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员过度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外出时,可为孩子及家长佩戴合格且大小合适的口罩。
保护脆弱群体:家中有婴儿时,家庭成员外出返家务必先更衣洗手洗脸,再接触婴幼儿;避免让生病亲友探视新生儿。
叶国静最后呼吁,“注意观察小月龄宝宝,发现异常苗头别犹豫,应尽早就医!平时则做好通风、洗手、少聚集这‘三件套’。”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欧永杰 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