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镇镇

当桂味遇上小叶红茶

2025年07月08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林运梅正在制作荔枝红茶。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林运梅正在制作荔枝红茶。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夏季的岭南,晨风裹着清甜。博罗县湖镇镇埔新村的山谷间,60亩荔枝树弯下了腰,枝头的果实泛着胭脂红,与200亩墨绿茶田相映成趣。制茶车间里,博罗县金湖春茶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运梅小心翼翼地检查新鲜荔枝果肉与鲜嫩茶芽的揉捻情况:“今年我们要把罗浮山的‘甜蜜’装进茶罐,让荔枝香飘得更远。”

历经两年研发,这款融合本地小叶红茶与桂味荔枝的创新茶产品——荔枝红茶正式量产,在博罗大力推广罗浮山荔枝区域公共品牌的背景下,为荔枝产业延链增值写下生动注脚。

耗时两年优化工艺

走进博罗县金湖春茶园专业合作社,清甜果香与悠然茶香弥漫山间。“这些茶树都是本地老品种,叶片小、内质足,制成红茶汤色红艳、滋味鲜甜。”林运梅随手捻起一片茶芽,两叶一芯的鲜嫩芽头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而果园的桂味荔枝,恰好带着桂花香气,和红茶的醇厚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种灵感源自一次偶然。2023年夏天,该合作社尝试将鲜荔枝与红茶窨制,没想到果香与茶香在发酵中碰撞出惊喜——红茶的甘醇裹着荔枝的清甜,入口时桂花香在舌尖绽放,尾韵带着红茶特有的温润。

为了留住这份自然馈赠,团队耗时两年优化工艺。从5月底荔枝成熟时的“双重采摘”——荔枝选刚红透的鲜果、茶叶采最鲜嫩的两叶一芯,到接近30小时的匠心制作,萎凋、揉捻、发酵、烘干、提香,每个环节都藏着“看天做茶”的讲究。

零售价较普通红茶高50%

“你看这茶汤,像不像荔枝蜜?”林运梅示范着温杯、投茶、注水,茶汤在公道杯里流转出琥珀色光泽。雾气氤氲中,荔枝的蜜香与红茶的薯香相互交织,扑面而来。“喝起来先是浓郁的荔枝果香,接着是红茶的醇厚,最后回甘里还带着点桂花香,很多老茶客都说喝出了夏天的味道。”

更让她自豪的是,这种原生态制作——有机肥种植的茶叶、人工除草的荔枝园、零添加的生产过程,让这份“双鲜融合”既保留了荔枝的营养,又延续了红茶的健康属性,广受老客户的欢迎。

在合作社的展柜里,首批量产的300斤荔枝红茶已贴上标签,静待老客户尝鲜。“我们把鲜果融入茶叶,不仅延长了荔枝的保鲜期,还提升了附加值。”林运梅算了一笔账,与普通红茶相比,融入了桂味荔枝清香的荔枝红茶,零售价提升约50%。

当夕阳为茶山镀上金边,制茶车间里仍飘着淡淡甜香。这批承载着桂花清香的荔枝红茶,即将从埔新村出发,带着罗浮山的阳光与露水,让更多人以另一种方式品尝到罗浮山荔枝的滋味。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湖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