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般在南昆山间缭绕,悄然掀开新一天的序幕。此时,龙门县委党校的课堂里,早已开始围绕“五新”讲堂的课程展开热烈讨论;老干部活动中心内,“新竹讲堂”传来离退休干部分享经验的爽朗笑声;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现场,工人们正专注聆听技能提升课程……当前,龙门县正以干部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主线,精心谋划年轻干部培训、离退休干部经验传承、人才技能培育三大路径,为龙门在“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中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聚焦干部提能
“小讲台”释放大能量
“以前得去外地才能听专家讲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充电!”龙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干部王杰文翻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在“五新”·知行大讲堂上学到的知识要点。每月一期、每期半天、聚焦一个主题,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模式,精准化解干部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为让培训解渴管用,龙门县牵线省委党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组建涵盖经济、规划等领域的专家智囊团。同时创新构建“领导干部授课矩阵”,2024年,县处级领导、科级单位一把手走进党校授课35场。同时搭建“股长上讲台·一刻钟讲堂”,使其成为锻造基层业务骨干的“淬火炉”与政策落地的“转换器”。
如今,“五新”·知行大讲堂已举办14期,培训干部4338人;“股长上讲台·一刻钟讲堂”通过粤视会平台开展8期,覆盖镇村一线。
“青年干部要把理想信念融入血液。”在“新竹讲堂”上,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瑞玲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将奋斗故事娓娓道来,为年轻干部点亮前行的明灯。
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让年轻干部少走弯路,龙门县坚持“老干带新竹”,打造“新竹讲堂”老干部党建培训品牌,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和年轻干部培养紧紧融合在一起。
今年,“新竹讲堂”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在首次线上直播授课时,屏幕上弹幕不断,300多名年轻干部在线互动交流。线下,重点突出现场教学“第一课堂”。
培育乡土人才
“田秀才”站上大舞台
“有组织、有技术、有保障的‘匠心军团’,不仅能接到更多大项目,还能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技能。”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成立大会暨培训班现场,工匠老陈一边翻着记满笔记的本子,一边兴奋地和工友分享喜悦。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为了让“土专家”“田秀才”发光发热,龙门县着力构建“大人才”格局,结合实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职业技能竞赛,为乡土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计划。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就是其中的重要平台。
“‘本土力量+在地服务’是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为工匠们打造的专属套餐。不仅帮他们承包太平门未来社区建设项目,还和博罗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签订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协作联盟框架协议,让工匠们有了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会长彭洪宝介绍道。
在创新人才培养形式上,龙门县整合县内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打造水西共创空间创意园。创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青年入驻”模式,为本土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潜力,并提供相关培训服务,目前已累计培训240人次。
从“五新”讲堂的专业赋能,到“新竹讲堂”的经验传承,再到技能培训的匠心筑梦,龙门县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人才培养体系,为龙门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更富创新性、更受欢迎的人才培养形式,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新青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钟琦 徐麒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