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筑梦湾区”惠州实习计划收官

香港学子感受 仲恺创新创业活力

2025年07月09日惠州日报仲恺新闻
字号:T|T
    2025“筑梦湾区”惠州实习计划在仲恺圆满收官。

2025“筑梦湾区”惠州实习计划在仲恺圆满收官。

走进中韩产业园,亲身体验无人驾驶技术的前沿应用;深入TCL、茂佳科技、赣锋锂电等企业车间,感受智能制造的发展脉搏;漫步水东街非遗博物馆,品味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7月5日,仲恺高新区为一场特别的实习活动画上圆满句号——2025“筑梦湾区”惠州实习计划总结分享会举行。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23名香港青年,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实习与体验。他们深入职场锤炼技能,沉浸式感受湾区文化魅力,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增添了生动注脚。

多元实践增加对惠州历史与现代发展认识

在TCL研发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武天淳通过跟进印尼客户项目,在跨国协作中快速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他说:“实习帮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重要转变。”在赣锋锂电人事岗位实习的香港岭南大学学生韩诗琪表示:“这段经历让我看见了大湾区的无限可能。”她不仅学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更建立起跨地域的友谊网络,“与内地同事的朝夕相处,让我真正理解互联互通的深层意义。”

在政府与公共服务领域,香港理工大学学生李嘉雯在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局的实习中,参与了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的参展筹备。从整理名录到撰写招商材料,她深刻体会到“政府如同桥梁,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香港大学学生肖楚涵在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岗服务群众,感叹“为民服务既需要专业更需要温度”,切身感受到“仲恺高新区的创新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热忱”。

在茂佳科技实习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黄锦源,既掌握了资金风控实务操作,也通过周末文化活动领略到客家风情:“内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令人惊叹,而惠州舒缓的生活节奏与高效的工作模式形成有趣对比,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新思考。”

周末,青年实习生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访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感受创新创业活力;瞻仰叶挺纪念园和东江纵队纪念馆,厚植家国情怀;在荔枝园中品味“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岭南风情。这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实习生对惠州的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形成了立体认知。

港澳青创基地已落地91个项目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实习之旅,为香港青年提供了近距离观察惠州、仲恺高新区产业发展、创业环境、文化底蕴和人才政策扶持的窗口。据悉,为确保此次香港青年实习计划顺利实施,仲恺高新区精心组织了全球智能制造巨头、头部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党政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等40家单位,提供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社会治理、文化创意、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优质实习岗位,并在生活配套、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高标准建设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先后搭建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GoGBA港商服务站、RCEP服务中心、香港人才联络站等多元服务平台,并在去年印发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发展若干措施,构建起“创业孵化+产业加速+跨境服务”全链条青年创业生态。截至目前,仲恺港澳青创基地已成功落地91个创业项目,取得100多项国家专利,先后为400多名逐梦湾区的港澳台侨新生代架起了“青春彩虹桥”和“湾区梦工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仲恺高新区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仲恺高新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仲恺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拓展合作平台,为青年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构建更坚实的支撑体系,助力更多青年英才在此找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机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魏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