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景带领学生在镇隆圩镇客厅唱响《荔枝谣·客家情》。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芳娟)“月光光照池塘,凉帽底下奶果(荔枝)香。红果果来甜又甜,客家童谣随风扬。童声飞过大山,奶果(荔枝)乡里情话长,崇林世居心同往,客家故事共传唱……”今年盛夏,惠阳镇隆荔枝迎来丰收。镇隆镇中心小学音乐老师杨柳景把对果农的敬意写进一首客家童谣《荔枝谣·客家情》,这首歌以镇隆荔枝之乡为背景,融入了客家文化和荔枝元素,迅速在学校少先队员中传唱开来。
镇隆素有“荔枝之乡”美誉,荔枝既是特色产业,也是客家文化符号。杨柳景结合自己工作经历,以客家方言为载体,创作了这首充满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的童谣。
杨柳景是惠阳新圩人,被家乡一代代果农坚持种荔枝、顶风冒雨摘荔枝的坚韧打动。“既艰辛又很有耐力,这是客家人的鲜活注脚。”她说,现在的小学生是幸福的一代,她在教学中深知,现在的孩子不太懂果农的艰辛和荔枝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希望用童谣告诉孩子,荔枝壳里藏着镇隆一辈辈果农的奋斗精神和奋斗后的清甜,让孩子从小了解和热爱客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歌曲从作词作曲到排练仅用一个月,学生们三天就朗朗上口。歌曲发布后,杨柳景收到了来自同行、家长、学生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以童谣形式歌颂镇隆荔枝及荔农精神非常棒。她在交流中也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歌曲。“时间匆忙,我个人认为是有瑕疵的,例如音色不统一,篇幅太短了,我会精心修改完善。”杨柳景说。
日前,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杨柳景带着学校大队部少先队员,在镇隆圩镇客厅二楼多功能厅唱响了客家童谣《荔枝谣·客家情》。清脆悦耳的童声唱出了镇隆荔枝的悠久历史和客家文化独特韵味,也让观众在韵律中触摸到本土文化的根脉。
“我们长在镇隆,能唱镇隆荔枝的童谣,很自豪。”该校五年级少先队员蓝舒颜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歌声,让更多人了解镇隆荔枝和客家文化。”目前,这首童谣只是在该校少先队员中传唱,但当地计划把《荔枝谣·客家情》推广到全镇,让客家精神在童声中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