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高校毕业学子出售闲置物品减轻离校压力践行环保理念

旧物在流转 青春不散场

2025年07月1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6元一把透明长柄雨伞、考研政治真题免费送……又到一年毕业季,当毕业生们收拾行囊奔赴人生新征程时,一场“断舍离”与“循环利用”的浪潮正在惠州各大高校悄然兴起,不少毕业生通过线上平台销售闲置物品,既减轻了离校压力,又践行了环保节约理念。

毕业甩卖,二手交易人气旺

“书籍仅1元/本”“床上书桌,免费自提”“出一副蓝牙耳机,28元,可‘小刀’”……记者打开“狐友”小程序,搜索“惠州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等惠州高校的名称,进入二手集市,里面的交易物品五花八门,包括书籍资料、电子数码、鞋包服饰、票卡转让、洗漱日化、体育器材、食品等,价格方面也十分亲民,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价格不等。

“狐友”的二手集市被称为校园版“闲鱼”,有人出物品,也有人收物品,不少帖子有数百的浏览量,有的甚至吸引了上千人浏览。

随着二手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微信朋友圈、小红书、闲鱼等社交平台已成为毕业生处理闲置物品的重要渠道。记者以“毕业闲置”“宿舍闲置”为关键词在平台搜索发现,各类承载着青春记忆的物品琳琅满目:有当初为音乐梦想购置的旧吉他,有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专业教材和备考资料,还有陪伴度过校园生活的服饰、电子产品等。这些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个关于成长、梦想与告别的故事。

来自河源的小刘在惠州学院度过了大学的美好时光,毕业后计划回家乡发展,但行李太多,无法全部带回家。因此在离校之前,她一边打包收拾,一边将闲置或不方便携带的物品挂在学校的二手群里进行线上交易。

“床边置物架3元,收纳盒2元……所有出售的物品定价都很便宜,没几天就出售完了。”小刘说,看到自己的物品可以循环利用,还惠及学弟学妹们,感觉很有意义,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都通过线上二手平台出售物品,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受众面广。

好物转卖,延续物品价值

毕业季的二手物品交易热潮,不仅让闲置物品实现了循环利用,也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绿色离校”的新风尚。

“到了毕业季,一些东西还蛮新的,扔了实在可惜,就放在线上二手市场,低价出售。”惠州学院政法学院毕业生小洁表示,“好物”流转既能“回血”,减轻离校负担,还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一举多得。

还有学生感慨道:“大学四年囤了不少东西,也让我意识到之前多多少少有些盲目消费,有许多东西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或者根本用不到,所以告诫大家要学会理智消费,不要盲目购买,打折不等于免费。”

在惠州学院二手交易微信群,不时会有学生发布物品转让信息,涵盖学习资料、家具、美妆等多个品类。今年成功考研上岸的小林在二手交易群内发布了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这些资料扔了怪可惜的,就想着发到群里看看有没有人需要,说不定能帮到准备考研的师弟师妹。”没过多久,一位同专业的师弟在微信群里看到他发布的信息,将他的考研资料全部买走。师弟上门“拿货”时,他还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心得。对此,小林高兴地说,“看到自己的积累能传递给学弟,内心特别有成就感。”

师兄师姐们卖得开心,师弟师妹们也买得开心。惠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曾静渝在学校物品闲置微信群“淘”到不少好物,“师兄师姐出售的多数物品品质都很好,价格也很实惠,正好自己也需要,就买了好几样。”

“我特意进了学校的二手交易群,在群里翻看师兄师姐发的照片和价格,觉得合适或者刚好需要的就约定上门交易,轻松实惠,效率也高。”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小吕说。

毕业季的闲置交易,不仅是某件物品流转,更是一场关于青春与成长的交接仪式。买卖之间,既是毕业生们践行环保理念、节约资源的生动体现,也有师弟师妹的实惠收获,更为毕业季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离别的行囊可以变轻,但青春的故事永远有人续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