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麻榨以党建引领激活镇域发展强劲动能

古埠焕新颜 发展启新篇

2025年07月16日惠州日报龙门新闻
字号:T|T
    龙门县麻榨镇入列全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名单。

龙门县麻榨镇入列全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名单。

    圩镇入口标识醒目,通道焕然一新。

圩镇入口标识醒目,通道焕然一新。

近期,全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名单出炉,惠州24个乡镇入选。龙门县麻榨镇位列其中。

“千年古埠,增江门户。”麻榨自古航运发达,商贸兴旺。如今,这座增江古埠正在“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东风吹拂下,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通过党员带头、组织聚力、民生提质、机制保障的路径,激发全镇民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员示范

为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建设主动拆棚让地

今年6月,随着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工作进入尾声,麻榨镇党员干部带头下沉沿线村落,会同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并对沿线环境细节提升作进一步安排部署。

公路旁,中心村老党员邓石容正清理路面工程遗留的尘土。“公路建设初期,需对沿线部分路段实施征地拆迁和铁皮棚整治,一些群众存在顾虑。我既是党员,又是村干部,知道路修好后能进一步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便想通了——自己不带头,怎么要求群众配合?”

说干就干,邓石容不仅带头拆除了自家用于堆放农具的铁皮棚,还常与其他镇村干部一道,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家长会,深入各村民小组逐户开展动员工作。在镇村干部动员下,党员张智敏、张华山积极响应,主动拆除自家砖瓦房,并承担起宣传推广职责,带领村民看规划图、算经济账,细致分析公路修缮后的益处。

在党员干部的悉心动员下,中心村仅用一个月便顺利拆除千年古榕树周边农房10户、临时构筑物10处,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为麻榨镇率先启动驿站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最美旅游公路建设,不仅是麻榨交通环境的一次重大改善,更是群众和游客出行便利的好消息,将成为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快速整合的强劲动力,为沿线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谈及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将为麻榨带来的新变化,邓石容眼里满是期待。

中心村党员干部敢于“争当先锋”“啃硬骨头”,是麻榨镇党建引领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党员就是要走在前、干在先,用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麻榨镇党委副书记卞晓天介绍,麻榨镇党员干部积极带动家人、邻居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同时,还深入村民小组一线,认真倾听村民诉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不仅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更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面对杨桃市场需求的变化,党员农户带头,带动全镇完成新品种杨桃种植超2000亩,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据估算,未来全镇杨桃品种全部完成升级后,年产值可从1.5亿元提高至2.9亿元以上。

组织聚力

“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为解决基层资源分散、合力不足的问题,当前,麻榨镇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组织联动,把分散力量“攥成拳”,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在创新物业经济模式方面,中心村在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新路径。“村党支部通过全面摸排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旧厂房等资源,引入专业运营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升级和业态策划。同时,建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共享机制,通过村集体入股,逐渐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心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奇峰表示,这一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党支部不再是简单的“收租者”,而是主动作为的“整合者”和“运营者”。通过租金分红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振兴新路径。

除此以外,为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中心村因地制宜深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机制,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当前,党支部作为“主心骨”,负责组织动员和监督保障;合作社在支部领导下统一生产标准、组织管理,成为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企业则带来资金、技术、管理和稳定订单,延伸产业链条。

就具体实施步骤来看,中心村通过盘活村委对面闲置空地,成功开发8亩优质杨桃种植示范园,引进杨桃专业合作社参与日常管护、采摘等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到实实在在的突破,预计每年带来约4万元的稳定收入。在种植示范园里,麻榨杨桃协会会长张伟锋向记者介绍,当前,借助最美旅游公路的影响力,麻榨镇将杨桃种植产业铺开到中心村,引进北绿1号新品种试种。希望试种成功后,能进一步带动全镇果农种植新品种。

“党支部的威信和组织力确保了资源整合的公信力,企业看到了专业运营带来的稳定收益和品牌增值空间,村民则通过‘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环境改善的获得感,从‘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受益者’。”张奇峰说。

民生提质

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中心村打造未来社区

党建引领不仅要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更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麻榨镇以党群阵地升级为抓手,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当前,麻榨镇正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和最美旅游公路建设契机,立足‘水乡麻榨’特色,谋划构建‘一江两岸三驿站’发展格局,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卞晓天介绍道。

在圩镇入口,“水乡麻榨”“千年古埠 增江门户”醒目的标识和焕然一新的通道彰显着麻榨镇的新面貌。

沿着美丽示范主街前行,沿线房屋披上了崭新的外衣,街道两侧商户招牌井然有序,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心村,麻榨镇更是打造“未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需求,打造了四位一体的十分钟文旅休闲体验圈;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增加了儿童活动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在民生提质的过程中,麻榨镇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为了确保“百千万工程”可持续推进,麻榨镇还健全机制保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通过清单化管理,完善年度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而差异化考核机制的引入,更是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将“百千万工程”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让先进者受到表彰,让后进者感受到压力,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从党员带头拆棚让路的先锋担当,到联村共建盘活资源的抱团智慧,再到民生提质里的“一老一小”关怀,麻榨镇以党建为笔,在增江古埠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如今,“红色引擎”持续发力,干群同心的合力不断凝聚,这个曾因航运兴旺的古镇,正借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的赛道上加速航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