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闹钟,日行数万步的足迹,风雨无阻的身影——这是惠州环卫工人们的日常。然而,他们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归还失物时的笃定,助推轮椅时的坚持,安抚迷童时的温柔,这些平凡却闪光的瞬间,汇聚成城市的暖意。当这份朴实的善举,遇见来自商铺的一杯热茶、驿站的一方休憩、制度的一份鼓励,“生活有温暖,社会有关怀”便不再是口号,而是全国文明城市惠州生动可感的现实。
生活有温暖
橙衣相助 传递温情
1月,环卫工人曾国顺在市区河南岸街道捡到一箱高考书籍及复习资料,他没有将其当作废品处理,而是细心保管,最终归还给心急如焚的失主;5月,在圆通桥大厦长坡下,环卫工人梁超峰遇到一位电动轮椅电量耗尽的老人,见此情景,他毫不犹豫地将140多斤重的老人推上了斜坡;6月,环卫工人曾顺求捡到一个装有众多证件和厚厚一沓现金的钱包,他立即联系主管上报公司,并协同派出所将钱包归还失主……
去年以来,惠州环卫工人群体中涌现了数十例好人好事。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传递着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今年5月,环卫工人鲁建民在华贸中心公交站台工作时,于雨天捡到一个看似废弃的旧茶叶盒。他将其当作废品收走,次日得知盒内竟装有失主遗落的4800元现金。鲁建民立刻寻找失主,并与焦急的失主约定地点,原物归还。失主深受感动,事后专程为他送上锦旗致谢。面对赞誉,鲁建民只是朴实地表示:“有什么事能做就做。”
去年,环卫工人付素英偶遇迷路小女孩,耐心照顾孩子并帮她找到家人。12年前,52岁的付素英从河南来到惠州工作。因为眼睛看不清楚,一直找不到工作,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时,忍不住哭了。饭馆老板见状,马上问她怎么回事,并且主动帮她找工作。在陌生的城市里,付素英感受到了惠州人的热心、真诚、友善和温暖。
感受过温暖的人,自然也想传递温暖。当看到走失小女孩在路边崩溃大哭时,付素英耐心地安抚她。待小女孩的情绪逐渐稳定后,付素英询问其家人的电话号码,并马上联系她的家人。事后,小女孩和家人将写着“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的锦旗和果篮赠送给付素英,向她表示谢意。
梁超峰在环城西路负责高要求清洁工作,为了避开人流高峰,每天凌晨3时许就起床,抢在商户开门前完成主要清扫工作。在人流密集、清扫车无法进入的地段,他常常步行作业,日行高达3万~4万步。尽管工作辛苦,但看到市民游客在整洁的环境中活动,他感到由衷的自豪与开心。
当梁超峰把老人安全送到家后,老人全家向其礼貌致谢,让他感到无比开心。“我家里也有老人,我们每个人也终将老去,希望家里的老人在遇到困难时,也有人能帮助他。”梁超峰笑着说。
社会有关怀
设立驿站 便民利民
环卫好人的不断涌现,离不开全社会的滋养。
在市区江北街道,由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设立的“环卫爱心驿站”内,环卫工人陈春英洗干净手,擦了擦汗,喝上一杯水,在驿站内休憩。说起自己的工作,她感觉很满意:“收入不错,连以前最操心的喝水和上厕所问题都很好地解决了。”
环卫爱心驿站秉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将休憩、关爱、宣传和服务深度融合,以解决环卫工人“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问题为导向,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等便民设施。
与此同时,市总工会还在市区建成了多个惠民驿站,以解决包括环卫工人在内的新业态劳动者在工作中临时休憩、饮水、就餐、如厕等迫切需求,让他们体会到来自工会组织的温暖。环卫工人梁宗英常去位于市区花园水东路的惠民驿站,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他一进门就送上水,还定期帮他理发,一年下来省了不少钱。今年,驿站还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工会驿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虽然我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同样能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梁宗英说。
城市有榜样
点亮文明 引领风尚
一个好人,就是一颗道德的种子。民间好人一“发芽”,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便勤培土、常浇水,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东江两岸生根发芽,也让一个个好人成长为道德的“大树”。
今年除夕,环卫工人谭廷禄下班途经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墩子路口,发现路边杂草起火。他立即用三轮冲洗车的水管灭火,并用水隔离火焰与旁边的工厂、变压器。水量不足后,他果断报警并协助赶到的消防员用高压水管彻底扑灭火情。事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对其进行了慰问。
“有德者有好报,才能让好人风气兴盛不败。”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强告诉记者,一个好人犹如一粒火种,能激发一群好人,而一群好人则能共同引领社会的新风尚。
今年以来,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建立鼓励制度,多名环卫工人受到表彰并获得奖励。与此同时,该中心全方位关爱一线环卫工人,以“元旦、春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节点,开展慰问活动,让环卫工人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惠州市红棉慈善会、各类企业等社会爱心力量也不断加入,共同关注和支持环卫工人的生活与工作,为他们送去关怀。
一个社会提倡什么,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社会风尚;一个时代鼓励什么,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主流价值。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好人之城”建设,大力厚植“好人之城”的文化土壤,形成了推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在默默奉献的环卫群体中,涌现出许多榜样。邬少芳与廖秀丽以其辛勤工作和高尚品德,荣膺“惠州好人”称号。鲁建民雨中拾金的诚信、付素英安抚孩童的温柔、梁超峰凌晨挥帚的身影、谭廷禄火场逆行的勇敢……这些平凡岗位上闪耀的光辉,共同构成了惠州“好人之城”最动人的底色。他们的事迹激励着身边人,更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彰显了平凡岗位上的崇高价值与动人风采。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实习生蔡蓝仪 通讯员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