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亚湾人才代表参观华为三丫坡图书馆。
“走进名企大开眼界,收获满满。”“一次难忘的视觉享受和文化碰撞之旅,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精彩活动……”近日,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人才办组织区内50余名高层次人才与重点企业HR总监代表,以“问道数智人力,智链湾区未来”为主题,走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松山湖研发中心(欧洲小镇),开启了一场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之旅。
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今年以来,区党工委人才办持续推进各项人才工作。目前全区已吸纳各类人才超14万人,其中国家、省、市级人才318名,博士及正高层级以上人才214名,专业技术人才约3.15万人,技能人才约9.9万人。
实地探秘
在华为“欧洲小镇”感知科技与人文新交融
人才代表们首先来到华为三丫坡图书馆参观。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馆、尚蒂伊古堡为设计蓝本,椭圆大厅由16组铜铸罗马柱支撑,穹顶镶嵌16扇圆窗,对应北京、巴黎、罗马等16座文明古城的铭牌,柱体雕刻哲学、天文、法律等学科图标,象征全球知识体系的融合。全馆共珍藏11万册书籍涵盖20种语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华为“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的文化内核。人才代表们沉浸在这个由数字技术赋能的文化空间里,细细观赏中不时发出赞叹。
在笛卡尔展厅,人才代表们近距离接触华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直观感受数智技术如何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展厅通过真实的业务场景与产品展示,系统呈现了华为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涵盖5G、人工智能(如盘古大模型)、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不仅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方法论参考,也为政府、开发者及合作伙伴搭建技术交流与生态合作的平台。
随后,人才代表们搭乘华为“智慧小火车”穿梭维罗纳拱桥、海德堡城堡等欧式建筑群,体验华为“自然与科技共生”的园区设计理念。园区开放、包容的空间语言,为打造人才的“吸引力磁场”提供了绝佳范本。
在华为专家分享会上,华为专家以“数智化人力管理”为主题,深度剖析了时代与技术驱动下的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为区内人才、企业HR总监等代表们提供实战思路,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才心声
感受创新底色,汲取先进理念
丰富的探索体验之旅,让大亚湾的人才代表与企业HR总监代表们直呼“受益匪浅”。
区绿色石化能源发展中心综合事务部部长周雪婷说:“人才湾区名企行活动让我们石化区企业有机会走进华为‘欧洲小镇’,不仅惊叹于华为将创新基因融入园区建设的巧思,更在移步换景中增进沟通交流。我们既感受了特色园区的魅力,又收获了企业协同的契机!”惠州大亚湾区科创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国钦表示:“有幸走进华为这家标杆企业,通过实地参观、深度交流,直观感受到名企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卓越实践,更从中汲取了先进理念。非常期待这种零距离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激发思考、提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主管余春燕赞道:“这次到访华为东莞松山湖研发中心的学习对企业HR非常实用。华为的数字化建设能力及‘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为本’的奋斗者心态,对我们企业学习平台数智化建设和打造基于价值认同的企业文化提供了重要启发。”
区党工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人才办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智链大湾区其他头部企业,助推大亚湾人才汇聚和企业数智化转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工作
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多维赋能人才生态
当前,大亚湾开发区正瞄准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不断奋进,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动能。今年以来,区党工委人才办紧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聚焦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及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工作落地见效。
为全面落实省委“百万英才汇南粤”和市委“十万人才大招引”专项行动部署,大亚湾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累计开展引才活动22场,发动企业699家次,提供岗位超3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愿约2200人,有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今年以来,大亚湾持续优化人才安居环境,加快推进人才大厦、荟智公馆等人才保障房建设,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精心策划并组织举办“人才春茗”、人才国情研修班、人才湾区名企行等系列主题活动,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用心用情加强与人才的“血脉联系”,有效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贺浩然 戴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