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骑手袁星(右)和周文昌帮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一商户追回被盗手机获赠锦旗。图片由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不想做饭,打开手机点个外卖,骑手直接送上门;发生交通事故,路过的外卖小哥及时报警,并协助实施紧急救援……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成为服务城市发展的活跃力量。
然而,这一群体也面临着流动性强、归属感不足等现实问题。惠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探索“强组织、优服务、促共治”工作路径,通过破解组织覆盖、服务保障和作用发挥三大难题,让新就业群体在组织凝聚中增强归属感,在精准服务中提升幸福感,在治理参与中实现价值感,有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
建强组织体系 鼓励引导网约配送员主动亮身份
6月17日,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的商户高先生将一面印有“送餐路上扬正气 见义勇为铸光辉”的锦旗送到外卖骑手袁星、周文昌手中,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多亏了小哥们的火眼金睛和见义勇为,帮我们快速抓住了小偷,挽回了经济损失!”高先生激动地说。
原来,6月9日上午,袁星在取餐时得知该商户遭遇手机盗窃,他立即将窃贼信息及监控照片发送至外卖骑手群,呼吁大家共同协查。骑手周文昌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于当日便发现了嫌疑人踪迹,并配合民警果断行动,将嫌疑人当场抓获,及时为商户追回了被盗手机,挽回了经济损失。
这已不是袁星第一次挺身而出。今年44岁的袁星,已在外卖配送行业工作了7年,他不仅以月均1500单和好评率100%展现敬业精神,还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多次参与见义勇为、紧急救援和暖心助人,用实际行动书写“平凡英雄”的动人篇章。去年9月,袁星因奋勇救起落水女子被评为“惠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袁星的事迹正是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传递正能量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有过5年军旅经历的退役军人。在他看来,“党员,意味着责任,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
在惠州数以万计的网约配送员中,像袁星这样的党员有多少?如何将这些流动党员有效组织起来,提升教育管理实效、促进党员作用发挥?
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双找”工作(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重点针对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中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其主动亮明身份并向党组织报到备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依托全市82个“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建立党建指导员挂钩联系机制,对全市100余个网约配送站点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完善党员信息台账。同时,根据各网约配送平台提供的党员名单进行逐一核实对接,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或流动党员党支部纳入管理服务。
此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及时跟进平台企业的信息登记机制。目前,美团、顺丰同城等企业在注册页面增设党员身份标识选项,从源头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员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建立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新就业群体党员的组织覆盖质量。
开展暖“新”服务
设立暖心驿站 让外卖骑手能歇脚能解忧
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既是民生服务的“毛细血管”,也是城市运转的“活力细胞”。他们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外,同样渴望一方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
6月25日,惠城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与网约配送平台共同打造的首个“惠骑暖心驿站”挂牌成立。该驿站的启用,标志着专为网约配送员打造的暖心服务“加油站”正式投入运营。
“惠骑暖心驿站”根据网约配送员实际需求精心配置,提供饮用水、解暑凉茶、充电设备、防晒冰袖、宣传手册等基础物资和便利设施,旨在为奔忙在城市街头的骑手们提供一个歇脚休憩、补充能量、学习交流的温馨场所。“这里真不错,在外跑累了的时候可以进来歇一下。”外卖骑手小孙说。
惠城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和优化驿站的服务功能,将驿站打造成为传递党的温暖、凝聚网约配送员力量的重要阵地,让更多网约配送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归属感。
惠阳区创新打造“暖阳阳·惠新驿站”,为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休息、应急援助等便民服务。惠阳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市场监管整体布局,依托基层党建指导站在商圈密集区设立驿站,为网约配送员提供休息工具、卫生间等便民设施,接下来还将开设“小哥课堂”为网约配送员宣讲政策、科普法律知识,组织读书会学习交流党的理论知识,实现“服务+教育”双提升,推动党的理论在新就业群体中落地生根。
驿站既是骑手们休憩、学习的好去处,更是倾听诉求、排忧解难的“连心桥”。
目前,全市已建立11个县区级、170个镇街级供网约配送员使用的“骑手驿站”。依托这些骑手驿站,建立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办理机制,组织党建指导员开展“问情”服务,常态化收集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环境、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集中诉求和问题。
“我们已组织6场网约配送群体专题座谈会,通过走访平台和配送站点收集网约配送员意见建议,相关问题正在有序推进解决。”市个私党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市委社会工作部正统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等部门以及美团广东公共事务中心,共同研究推进网约配送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权益工作。
融入基层治理
探索建立“食安骑手”队伍,构建网络餐饮社会共治格局
在用餐高峰时段,网约配送员穿梭于城市街巷争分夺秒完成配送;而在非高峰时段,他们则成为最熟悉城市肌理的“流动网格员”,渐渐成为城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90后崔进在惠东县城当外卖骑手,在同事眼里,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人也特别热心”。一天深夜,刚完成最后一单配送任务的崔进,在县城人民路遇上了一起电动车事故,一位母亲腿部受伤,5岁孩子额头血流不止。崔进初步了解情况后,果断用电动车将母子送往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因孩子伤情严重,他又护送转院至惠东县人民医院,并全程协助办理手续,直至凌晨两点家属赶到,最终孩子通过手术治疗转危为安。
事后,家属给崔进送来了“危难时刻伸援手,爱心骑手显真情”的锦旗,崔进所在的公司也授予其“先锋骑手”荣誉称号,并颁发见义勇为锦旗及现金奖励。“当时真没多想,就觉得人家需要,我就帮一把。”崔进说,通过这次经历,他意识到,“送餐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网约配送员每天奔走在路上,熟悉街巷的每一处细节,是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如何将他们的职业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智慧触角”?
据了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与平台加强对接联系,积极构建网络餐饮社会共治格局。一方面,共同探索建立“食安骑手”队伍,选聘一批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外卖骑手为“食品安全监督员”,通过开展“随手拍”活动,及时发现并上报网络订餐违法违规线索,配合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定期对外卖骑手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骑手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切实发挥其“移动哨兵”的监督作用。此外,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指导平台建立包含物资慰问、暖心关怀、积分奖励等在内的正向激励体系,充分调动“食安骑手”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推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李世康 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