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科技为笔良田为卷绘就丰收图景

稻穗压弯腰 开镰正当时

2025年07月21日惠州日报惠阳新闻
字号:T|T
    新岗村连片稻田上收割机来回穿梭。

新岗村连片稻田上收割机来回穿梭。

盛夏时节,万物繁茂。惠阳区平潭镇新岗村的连片稻田早稻长势喜人,饱满的谷粒压弯了稻穗,宛如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地毯。村里的种植大户黄春贵雇来了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轰鸣声中,一行行稻谷被“收入囊中”,粉碎的稻秆则被均匀撒回田间,实现秸秆还田。

7月以来,惠阳区2.75万亩早稻陆续成熟,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人员、机械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八个统一”赋能种粮,降成本增产量

“今年早稻长势很不错,苗壮穗大,又是丰收季!”在新岗村稻田里,黄春贵喜上眉梢,看着收割机来回穿梭,几分钟就完成一块稻田的收成。他从家里带来了一把电子秤,要对今年自家种植的水稻进行测量,评估一下“八个统一”是否降本增收。

他所说的“八个统一”,是今年惠阳区选定9个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点,试行“八个统一”措施,即“统一配种、统一播种、统一插秧、统一防控、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销售”,新岗村是9个试点之一。

惠阳为试点农户提供免费种子、免费喷洒农药化肥等服务,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收割机完成水稻收割后,稻谷被装入一个个袋子里,放上秤测重。黄春贵收割的这块稻田面积0.79亩,产量1047.33斤,折算成干谷为亩产858.8斤。去年夏天同样是这片田,黄春贵按照自己种植经验用药施肥,亩产为811斤,今年惠阳试行“八个统一”措施让亩产增加了47.8斤。

黄春贵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水稻要2.2~2.5斤种子,加上打田、施药施肥、收割、烘干等,每亩水稻种植成本800元左右,除去免费发放的种子、打田、1次无人机肥料农药混喷的配套统施服务,每亩稻田节省300~400元成本,再加上每亩400元的种粮补贴,且种植的新品种水稻增产,对增收降本的帮助很大。

今年初春,惠阳向全区各镇(街)有需求的企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免费发放了1.5万斤优质水稻种子,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这次种了‘野香优莉丝’,种子是政府免费发放的,希望接下来继续给农户免费发放种子。”黄春贵说。

一直以来,惠阳十分重视开展优质水稻选育推广工作,积极推广水稻新品种及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量水平。今年,惠阳大力推广“一喷多促”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水稻秸秆高效腐熟还田技术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早稻增收增产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改造高标准农田4100亩

从叶挺大道永湖段进入元岭村,种粮大户彭云生在这里种植了500亩水稻,连片的稻田逐渐开始由青绿变成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预示着今年又是水稻丰收年。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毛细血管”,在灌溉田间末端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前这里曾因为灌溉问题撂荒,惠阳在元岭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后,种植条件大大改善,困扰种植的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水利设施建设好了,种田就不用愁用水问题。”彭云生说。

目前,惠阳正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以解决耕地“用水不上、排水不畅”的问题。项目涉及8个镇(街)57个行政村,主要是改造渠道、渠道清淤、改造机耕路、加固山塘、新建电灌站、新建排涝站、河道清淤等,通过项目实施,共改善灌溉面积4.48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24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8亩,新增粮食生产总量1291万公斤。

惠阳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5995亿元,去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度约30%,计划2027年底完工。

与此同时,惠阳还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去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0亩,今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00亩,涉及4个镇(街)6个行政村,主要建设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渠系附属工程等,目前工程进度完成75%,计划今年12月底前完工。

惠阳区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进优良水稻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惠阳在灌溉条件尚未改善的地方,尝试大面积“机械化旱直播节水抗旱稻”试验,为粮食安全多添加一道保障。“旱直播”,是一种在旱地条件下进行直播、苗期旱长,中后期利用雨水或适量灌溉的种植技术。今年共试验3000亩,涉及平潭、永湖、良井等地,主要是闲置的菜场和撂荒地。平潭镇川龙村一片苗壮颗粒饱满的稻田,面积241亩,种植了旱优78、旱优73、中科西陆4号3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并示范推广节水抗旱稻品种及配套技术,探索干旱缺水地区粮食生产新模式。

“从目前水稻的长势看,旱直播的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上千斤。”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说,这些水稻品种口感偏硬,与大家喜欢的香软口感出入较大,但营养丰富,是加工制作米粉的好材料,市场前景也不错。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