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华罗庚中学国防班学生代表参观惠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走进位于西枝江畔的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智慧校园的便捷、特色教育的活力、思政育人的温度扑面而来。这所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以“自华教育”为校园特色文化,始终将文明创建融入日常,用一件件务实举措,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力量。
智慧加持,刷脸通行支付、AI定制学习
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智慧+”已成为校园生活的常态。校门口、宿舍楼的门禁系统精准识别身份,学生刷脸即可通行;食堂里,无需饭卡或手机,抬头刷脸就能完成支付;教室外的电子班牌,既能刷脸签到,又能查询课表、浏览校园新闻,还能方便地与家长取得联系。
100间配备纳米黑板及多媒体设备的智慧教室,让教学更生动。教师轻触黑板,就能调出提前准备的课件和丰富教学资源,抽象的定义与定律通过动画、3D模型、视频等形式具现,让课堂不再枯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今年,该校国防班引入“智慧纸笔”工具,学生的书写过程、答题动态实时上传系统,老师通过系统就能掌握解题情况,AI还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定制并调整学习计划,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和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特色育人,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
该校国防班作为全市首个公办国防教育特色班,聚焦培育“八有”国防生,探索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模式,去年首届毕业生中,超70%报考军事院校,多人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今年高考中,国防班有1名同学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今年该校将进一步擦亮国防教育特色品牌,国防班计划招收4个班200人,面向惠城区和其他6个县区各招100人,让更多有志于强军报国的学生圆梦。
为加强课程育人功能,学校还成立课程发展中心,构建“235140”校本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包含校本必修、校本选修2个层面,通过教师、学生、院校联合开发3个渠道,涵盖语言与文学、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思维与智慧、人文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140多门校本课程。
此外,音乐、美术特长班为有文艺梦想的学子照亮前路,小语种教育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思政引领,用真情护航学生成长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始终把思政育人放在教育工作的关键位置。学校将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高一学生在农科基地插秧劳作,体验农事艰辛;高二学生走进国家地质公园,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融;高三学生在大型主题乐园参与减压活动,释放备考压力。
该校坚持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落实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制度,开发主题思政课,将“音乐思政课”融入开学第一课,让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扎根。全校66个学生社团都配有党员指导教师。每年举办的体育节、艺术节、书香节等“八大节”活动,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
作为惠州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指导中心家校共育指导组挂牌单位,该校围绕“提升学生成长动力”核心,聚焦“网瘾与厌学、亲子沟通、心理健康”三大问题,依托“六个一”工作思路,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实习生林平杰 通讯员张涛 何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