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惠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GDP实现2910.06亿元比增5.1%

2025年07月24日惠州日报惠州日报
字号:T|T

7月23日,惠州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惠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2910.06亿元,同比增长5.1%。面对复杂严峻局面,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推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市场消费回升向好,社消零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9%……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的信心和决心,锚定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不动摇,持续巩固经济向上向好发展势头,为广东经济大省挑大梁多作贡献。

经济底盘稳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凸显经济韧性活力

今年上半年,惠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力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8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240.57亿元,增长2.3%。

透过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盘。

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继今年一季度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5.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5.4%,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13.6%。其中,石化产业增长4.5%、能源产业增长6.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6.4%。

这得益于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建设“3+7”工业园区、“2+1”现代化产业体系,惠州工业经济具备了较强的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前不久,位于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期1栋新厂房顺利投产。直线距离30多公里外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内,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满产运行。

“从2020年首条生产线投产至今,我们已建成包括电芯自动化生产线在内的近200条生产线,整个园区实现满产运行。”豪鹏新能源科技副总经理张来存介绍。

不仅如此,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今年6月份,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广东椰泰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第三生产基地奠基。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预计明年8月建成。

“从最初两条生产线到如今三大生产基地,从单一品类到覆盖全国的健康饮品矩阵,椰泰集团在博罗创造了新纪录。”广东椰泰饮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涛表示,预计新基地投产后,该集团在博罗的年产量将超过120万吨,营收将突破50亿元。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维尔科技、豪鹏新能源、椰泰集团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满产运行,持续为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带来新的增量。

农业是强国之基。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235.95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园林水果产量增长10.1%,茶叶产量增长7.3%。

水光潋滟,山色葱茏中,特色乡村建筑与绿水青山、碧蓝天空相映成趣……当前,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将沿线风光连点成线,串联起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以生态为基底、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惠州正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加力提速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

内外需求升

消费外贸稳增长,成推动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

消费、外贸、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65亿元,增长5.5%,比一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向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0.2%、13.1%。

位于华贸天地四楼的顺电电器惠州店,每到节假日和夜晚营业时间,顾客盈门几乎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随着以旧换新活动加力扩围实施,不仅有效拉动了店里的销售,也为广大消费者购买家电、手机等减轻了负担。”顺电电器惠州店店面主管黄福海透露,今年1~4月,顺电电器惠州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整体综合增长30%左右,手机数码类更高,增幅超过50%。

纵观上半年消费市场,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效应较强,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58.1%、145%、46.3%;新能源汽车增长16.3%。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49%。

作为广东外贸大市,上半年,惠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979.8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111.09亿元,增长6.8%;进口总额868.79亿元,增长6.9%。

广交会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在第137届广交会上,惠州组织185家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了“惠州制造”在国际大舞台的自信。

冰沙机、雪糕机……广交会上,广东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带多款新品亮相。该公司外贸负责人危淑娟介绍,在展会一期,共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3000万元,客商遍及西欧、中东、东亚、东南亚、北美、南美等众多地区。

新技术不断升级,新产品持续“出海”,不仅向世界展现出“惠州制造”向“新”而行的活力,也增强了劈波斩浪的底气。

发展动能足

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新动能”是一股关键力量。

上半年,惠州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规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1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1.8%、42.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批24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其中,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广东惠州亿纬动力电池中试平台入选。

这既是对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研发创新能力的认可,也将进一步推动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惠州通过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逐步夯实“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有力支撑惠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潜力板。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4%,经济新动能进一步加速培育。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全面开建、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3号机组全面开工……今年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在惠州落地生根,经济“强引擎”效应凸显。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惠州以150个重点项目位列全省第三,投资额同样以990亿元排名全省第三。

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惠州紧紧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