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校园。
清晨的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门口,身着校服的礼仪队学生面带微笑,向入校的师生鞠躬问好;操场一角,“咚咚锵”的鼓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正跟着老师操练龙华大鼓。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是这所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日常。该校创办于1927年,90余年来三易校址,始终以“进德修业、诚意正心”为训,在培育文明风尚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扎根乡土、惠及师生的扎实路径。
深挖当地孝廉文化资源
在龙华中心小学,孝义文化长廊、廉洁文化长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相映成趣。学校深挖当地流传千年的孝廉文化资源,不仅将这些故事搬进校园,更融入美术、书法课堂,孩子们画孝亲图、写廉洁诗,在笔墨间领会“百善孝为先”的深意。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华大鼓,更是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该校邀请非遗传承人李满池到校授课,组建近百人的大鼓队,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每周活动课上,大鼓、大锣声震校园,孩子们在节奏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支队伍曾登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开幕式、惠州市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文化艺术节等舞台,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栏目报道,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礼仪规范融入日常
走在龙华中心小学校园里,课室走廊的文化墙成了“无声的老师”: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与学生的书法画作、手抄报错落排列;希望家园、荣誉室、图书室等场所被精心布置,每一处空间都体现出育人的巧思。
“遇到师长要问好,公共场合不喧哗。”这样的礼仪规范,被写进龙华中心小学《文明礼仪手册》,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为让文明素养融入日常,学校常年开展礼仪讲座、“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读古今礼仪故事。每天清晨的校门口礼仪岗,更成为该校独特的风景线。
课余时间,乡村学校少年宫的10余个活动场所总是热闹非凡:机器人社团里,孩子们专注编程;篮球场上,孩子们的身影灵动跳跃;经典诵读室里,琅琅书声不绝。小图画、童谣创作、传唱红歌等评比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课余生活不再单调,潜能在兴趣中悄然绽放。
文明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管理支撑。该校党组织扎实推进“三会一课”,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在教师培养上,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示范课”“每人一堂精品课”等活动,2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5个县级课题稳步推进,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如今的龙华中心小学,面积32100平方米的校园里花草相映、功能场室齐全。孩子们在孝廉文化中明事理,在非遗传承中增自信,在文明礼仪中修品德。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叶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