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司法局联合罗阳街道华泓社区开展“法润村居”系列普法活动。

县司法局联合龙溪街道湖头村委会、龙溪司法所开展“开学第一法治课”活动。
2025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周年和“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在博罗县,普法不仅有“博小法”、《“董”法奇遇记》等品牌栏目,还有“电视端+移动端”立体传播网络,让普法有创意、有特色,覆盖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经过“八五”普法实践探索,博罗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科技赋能、形式新颖”的普法工作新格局,成功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普法品牌,有力推动了法治精神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为新时期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贡献“博罗智慧”与“博罗样本”,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有特色
12个品牌栏目灵动新颖
“我姓‘董’,名‘法’。像我的名字一样,我可是一个知法懂法的人……”普法广播小剧场《“董”法奇遇记》由博罗县司法局与当地电台共同策划、打造,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宗旨,采用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剧场形式,运用真实再现、人物对话、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把法律法规以旁白、主持人评说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小剧场推出以来,灵动、活泼的形式受到群众喜欢。
《“董”法奇遇记》是博罗县在普法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的缩影。“八五”普法期间,博罗县创新形式,让普法“潮”起来、“活”起来、“兴”起来。除了《“董”法奇遇记》广播剧场外,博罗县还打造了虚拟普法代言人“博小法”,精心推出《学法微讲堂》等11个特色品牌栏目。同时,创新利用微信朋友圈精准推送国家安全教育、民法典等普法信息,实现曝光量超120万人次;组织线上直播“共迎三八妇女节 法治宣传保权益”“严格土地执法,科学规划用地”等主题普法活动,构建“电视端+移动端”立体传播网络,让宣传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系列形式新颖的普法活动,通过网络、声波等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实现了普法宣传的全覆盖。其中,《“董”法奇遇记》《“煦法安途”醉驾综合治理普法项目》获评广东省优秀普法工作项目。
不仅线上,线下也同样如此。博罗县探索“非遗+”“民俗+”“科普+”等多元融合的“N+普法”模式,针对婚姻家庭、劳动保障等社会热点,寓法于乐开展“千人百场”送法进基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书屋+主题普法”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3500场次。普法融入生活,润心细无声。博罗在普法工作中积极探索,通过不断丰富普法的载体和阵地的方式,以法治文化传递法治知识,让普法教育就在身边。“八五”普法期间,已打造博罗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东山公园南广场),并于2024年春节投入使用;在泰美镇夏青村,建成约1.3公里“Z”形特色法治文化墙;在罗阳街道新结村,建成全县第一个民法典主题广场;在横河镇嶂背村,创新打造少数民族法治宣传阵地,形成“一步一景、景景育人”的三维法治文化空间体系。据统计,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4个,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民法典广场等实体普法阵地117处。
⦾有准度
实施“靶向普法”精准工程
精准普法,事半功倍。“八五”普法期间,博罗实施“靶向普法”精准工程,优化法治供给精度,强化服务保障力。
领导干部带头,激发学法热情。如何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制度?博罗县印发了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规清单,构建“1+3”(清单+理论学习、任前考法、述职述法)常态化学法机制。同时,组织法治专题培训20场、庭审观摩24次,有效发挥“头雁效应”。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博罗实施“筑基工程”,护苗健康成长。在普法工作中,博罗创新开展“模拟法庭+暑期公益班”“宪法宣誓+非遗法治剪纸”等教学模式,选拔培育优秀“普法小使者”10组,组织开展宪法宣誓等主题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有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企业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以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博罗县持续创新工作模式,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室等专业平台,深入开展“法治体检”100余场,高效解决企业法律难题386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有厚度
深化“法治+治理”融合模式
普法是推动基层善治的基本保障。但是,让基层善治,博罗不止于此。“八五”普法期间,博罗还深化“法治+治理”融合模式,筑牢基层善治厚度,夯实法治根基。
“你好!我近期在婚姻上遇到了问题,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吗?”日前,在博罗县湖镇镇务工的青年小黄(化名),因感情纠纷来到湖镇镇综治维稳中心求助,在坐班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小黄明晰了维权的路径。为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推动法治惠民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23年1月起,博罗县率先启动相关律师事务所以团队服务的方式,安排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固定时间到镇街综治中心坐班“问诊”,解忧排纠,赋能基层治理。目前,村(社区)法律顾问通过“问诊”参与信访、土地流转、家庭纠纷等矛盾纠纷调解案件620件。
除了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到镇街综治中心坐班“问诊”履职模式,博罗县还通过培育“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方式,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目前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603名,通过平台对接、旁听庭审、调解实践、普法宣传等多形式精准帮带,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提升行动,实现两支队伍能力作用“双结合、双促进、双提升”,显著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与依法办事能力。同时,培养317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值得关注的还有,博罗积极构建全域普法评价新体系。升级“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至2.0版,科学量化考评指标、优化评议团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评议代表、实时公开计票并现场亮分,推动58个成员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生动局面,提升普法责任制落实效能。
⦾有保障
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
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离不开制度保障。“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博罗全力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提升普法工作高度,强化组织保障力。
完善领导机制。制定实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每年印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形成“县委统筹引领、司法行政牵头主抓、部门协作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
压实部门责任。将镇(街)纳入普法联席会议体系,全面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向全县58个职能部门精准分解年度重点普法任务,实现普法工作与核心业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建强人才支撑。组建结构合理的40人“八五”普法讲师团,创新“订单式”精准普法服务模式,累计开展高质量法治宣讲1200余场。深化法治副校长制度,建成专业人才库,精心选派100名政法骨干进校园,构建“专家智库+实务精英”复合型法治人才队伍。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特约通讯员杨小青
本组图片由博罗县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