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欧洲多国也于近日报告输入性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于22日发出相关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
基孔肯雅热是否可防可控可治?基层防控需要注意什么?个人如何更好应对和防范?来听一听疾控一线和医学专家的权威解读。
多数患者为轻症 没有人传人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信息显示,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为轻症,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疫情传入以后,广东佛山启动应急响应、统筹医疗资源,确保基孔肯雅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佛山市已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专门腾出病区并加装多项防蚊措施,每张病床均配有蚊帐。
“佛山市目前有防蚊隔离床位3696张,可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扩容,满足收治需求。”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说。
识别病症关键点 立即就医别耽搁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其中,发热会持续1至7天,伴有寒战、全身肌肉疼痛、呕吐等;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至5天;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提示,个人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面对蚊媒传染病的威胁,每个人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王丽萍说。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包括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此外,在流行期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地逗留时间。
从“除四害、讲卫生”到“清积水,灭蚊虫”,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曦表示,佛山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灭杀三大重点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8%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同时,通过网络向公众发送“告全体市民书”,组织人员入户派发防疫宣传资料,普及防控知识。
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