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综合治理能力水平和石化园区的投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的大亚湾石化区来说,解决其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尤为重要。
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石化园区“两个能力”(消防治理和灭火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以系统思维破解超大型石化工业区消防治理全国性难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石化园区消防高效治理的新路径。
“加减乘除”组合解难题
“加”的是党建赋能,“强”的是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推动党工委将消防工作纳入党委会固定议题。园区把消防治理任务分片包干,构建起“消防部门+各部门+企业”的三级网格组织链,以党建引领基层消防。下属队站党支部与园区多元消防力量建立“五共联动”机制,开展火灾“以案示警”教育,培养企业党员骨干成为消防安全“明白人”。石化专业队通过“三个一”帮带活动,精准帮扶中海油惠州石化专职队通过国家级国有危化品企业消防队建设能力验收。
“减”的是流程堵点,“提”的是应急速度。严格控制消防监督检查频次,对同一单位一年内抽查不超过两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同时,在全国率先启动罐区固定消防设施优化工程,推进消防车道拓宽和举高车应急支点加固建设。在园区每个码头安装陆基水泵接口,缩短水上救援时间,创造国内水上救援路线最短纪录。
“乘”的是科技动能,“倍”的是保障能力。打通数据壁垒,共建危险化学品监管大数据库。在装置区、储罐等处设置传感器,实现对关键参数的动态阈值管理。应用全省领先的高空泄漏监测系统。整合前沿技术与应急流程,压缩危化装置黄金救援响应时间。构建“军地协同”模式,与驻地部队制定联动保障预案,提升战时综合保障能力。自主研发“双水源智慧消火栓系统”,改造主网管道逾10公里,建设10个取水码头,有效破解大型石化火灾供水难题。
“除”的是隐患存量,“优”的是营商环境。打破国内惯例,首创园区整体性消防安全评估,成立全链条监管小组,服务至企业生产一线,推动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全国首创“三前两后”服务标准,将园区企业1700多名工艺处置队员纳入消防处置编组,营造消防安全新格局。在埃克森美孚百亿美元项目投产前的关键考核期,成立党员先锋队,参与企业消防队帮扶组建,开创重大外资项目消防保障“嵌入式服务”先河。
三大维度突破展亮点
在机制创新方面,从“单兵作战”到“体系作战”。坚持党建引领,首次将“党建共建”融入石化园区消防治理体系,建立“消防部门主导+各部门协同发力+企业深度融合”三级网格组织链,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大力实施“双培双育”工程,让党员先锋队成为投资项目落地的“消防加速器”,推动石化园区消防治理从“部门单干”转向“党政共管”。
在技术突破方面,从“经验处置”到“数字智防”。以数智防控、军地协同和专业攻坚为抓手,解决传统石化园区消防治理、灭火救援与产业升级脱节的矛盾,打造全链条灾害事故处置能力重型化工编队,搭建“四圈”灭火救援网络,自主研发“双水源智慧消火栓系统”,危化装置黄金救援5分钟响应、单车战时供水时间效率跃升500%等指标刷新行业纪录,重新定义石化园区灭火救援技术标准。
在模式再造方面,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引擎”。完善层级消防治理格局,高标准完成园区基础消防设施硬件改造,推出全国“三个服务首创”,成为石化园区“隐形招商手册”,为国内外石化园区提供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取得斐然成效助发展
安全根基更牢,救援能力显著增强。投入近3000万元新建2个园区消防站,新配9辆石化火灾消防车和3000余件(套)石化救援装备,世界首艘带动力定位的新型600吨级“惠湾消1号”消防船列装起航,超1000人次考取国际救援资质认证和特种装备作业证。2022年,支队重型化工编队通过国家消防救援局验收,是华南地区唯一通过国家验收的重型化工编队,创新总结9大类24个石化火灾扑救战法并在全国推广。园区连续14年未发生有影响力火灾,灭火救援成功率实现100%。
发展质量更好,产业能级实现跃升。近年来,累计为34家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超14400小时,助力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以安全口碑撬动世界500强“抢滩进驻”,实现“护航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
品牌效应更佳,深化改革成效凸显。2021年,石化园区“两个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试点推广。近年来,支队党委获惠州市委、市政府集体二等功两次,荣获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连续8年获评“先进支队党委”,还涌现出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实习生蔡蓝仪 通讯员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