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惠州市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60年一甲子,这是惠州文坛的一大盛事。为此,市作协策划举办系列活动以贺之,而出版“惠州作家文丛”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东樵漫话》则是“惠州作家文丛”系列中的一本散文时评专著。
《东樵漫话》是《近贤夜话》的姐妹篇。全书精选了我跨越20余年的散文时评文章,充分呈现我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国命运、对青年成长的思考。全书共分“丹心碧血”“大梦初醒”“坐而论道”“惠风和畅”“莞邑风流”等5个篇章,共逾14万字。
全书以评论体裁为主,文章篇幅大多短小精悍,以千字居多,读起来十分轻松。我在字里行间均以漫言笑谈的笔触,嬉笑怒骂、举重若轻,彰显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书中既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记录还原,又有对个人成长过程中典型问题的探究洞悉;既有对当代教育现状的思考和教学的实践建议,又有对舆情服务这个新兴领域关于行业宏观视野的考量与专业角度的理性研究,文章大多或充满思辨,或充满忧患,或充满希冀,浓郁的家国情怀与人文情怀跃然纸上、扑面而来,是一部值得“置于案头、细酌慢品”的作品集。
书名中的“东樵”,是罗浮山的古称之一。这座钟灵毓秀的名山横亘于南粤大地之上,既有安期生、葛洪的往来,又有苏东坡、叶春及的讲学游兴;陈白沙的弟子湛若水、王阳明的弟子薛侃都曾相会于此,诗意寄情、漫话传道,奠定了惠州历史文化的高峰,厚植了岭南天地之灵气。
罗浮山下的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北宋绍圣年间,大文豪苏东坡曾谪居于此,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篇,并决定斥资购置房舍在惠州“作终老计”。惠州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生活于此的苏东坡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在这里广交挚友、兴利除弊,闲暇时置酒高会,漫话古今,留下不少佳话。在惠州寓居期间,其撰写的580余篇诗文里有不少类似漫话的文章,深受人们的喜爱,苏东坡这种为人与为文的做派与特质,深深地影响惠州人的精神世界。
其实何止是苏东坡,从《道德经》到《论语》《庄子》,再到《老学庵笔记》《世说新语》《闻见录》,“漫话体”可谓历朝历代传承不绝,成为中国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雅俗共赏、老幼咸宜的文体,总能给人以亲切灵动的感觉与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东樵漫话》正是这种文风的继承与延续。纵观全书,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简单地介绍事件背景之后表现观点,读起来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
东樵雄岭南、漫话阡陌间、文雨润心田。而今,适逢惠州赓续传承千年文脉、彰显城市精神的新时期,《东樵漫话》的出版发行,既是为弘扬惠州文化增砖添瓦,又是对时代精神的记录传承,细览慢品之余当能给人以新的遐思与启发。
(张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