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剧《长安的荔枝》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8月6日晚,由马伯庸畅销小说改编的话剧《长安的荔枝》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以一场跨越千年的“荔枝极限运输挑战”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这部将历史悬疑、职场生存与现代科技美学融为一体的舞台作品,不仅还原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故事,更赋予其全新的时代解读。
岭南风土人情得到浓墨重彩刻画
“这个运输任务不普通。”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话剧《长安的荔枝》制作人任雪迎说。《长安的荔枝》讲述唐代小吏李善德被迫在荔枝变质前,将其从岭南运至长安的惊险历程。保鲜实验、路线优化、官场角力、预算超支……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古代版项目管理危机”。
从长安到岭南,从小说到舞台,话剧《长安的荔枝》还原小说对李善德的刻画,并强调李善德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中始终坚守底线,就算失败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任雪迎讲述了改编该话剧的初衷:“马伯庸小说的魅力在于用现代思维解构历史。对于李善德遇到的职场PUA、KPI压力、资源短缺,今天的打工人很有心得体会。”
此次惠州演出被赋予特殊意义。任雪迎透露,早在剧目筹备期,主办方便发起“城城接荔”活动:“惠州是荔枝原产地,西安是运输目的地,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话剧对话。”接下来,《长安的荔枝》还将走上爱丁堡艺术节。“这将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任雪迎说,通过《长安的荔枝》这个看似荒诞的荔枝运输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坚持,也让现代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话剧《长安的荔枝》副导演、李善德扮演者廖旭阳告诉记者,作为故事关键场景,岭南的风土人情在剧中得到浓墨重彩的刻画。比如,岭南场景以绿色为主调,芭蕉、荔枝树等岭南植物元素随处可见,演员们的服装和道具也参考了历史资料,力求真实还原。此外,剧中还出现了岭南人酿制的荔枝酒,增添了故事的地域特色。
“这两天惠州下雨,我们在酒店听雨声哗啦,突然理解了李善德当时的困境。”廖旭阳说,惠州人热情直爽的性格和剧中塑造的岭南人性格很像。
快递员与荔枝种植户受邀到场开启跨越千年行业对话
本次活动,惠州本地的快递员与荔枝种植户受顺丰快递和相关爱心企业的邀请到现场观剧,形成跨越千年的行业对话。当年贡荔需“十里一置,五里一堠”,现在惠州荔枝已通过电商走向世界。“知道我们的快递员一两天内就能把荔枝送往全国,李善德羡慕得哭了。”博罗县雅时园荔枝稀有品种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伟清告诉记者,如今的荔枝运输已经有了自己的流程,采摘后马上进入预冷,打包流程也是在冷库完成,再全程冷链送到全国各地。“相信未来走向全球都没有问题。”
在惠州绿全保健品有限公司的邀请下,20多名荔枝种植农户来到了话剧《长安的荔枝》演出现场。“今年荔枝大丰收,农户种植很辛苦,这部话剧是讲述运送荔枝的,觉得很应景,所以邀请大家来观看。”惠州绿全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卜景谊说。今年,他所在的企业全力助农销售荔枝,克服保鲜问题,开发荔枝深加工产品,如荔枝汁等。“这次我们也带了产品给市民试喝,看《长安的荔枝》,喝惠州荔枝汁。”
“此次受邀来看剧非常开心。”惠阳镇隆果农傅继娟告诉记者,她家有约300亩荔枝林,今年产量约有5万斤,由于荔枝丰收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卖荔枝,此次是她第一次走进惠州文化艺术中心观看演出,对《长安的荔枝》非常期待。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