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宇辉(中)为荔农提供管护技术指导。册亨融媒记者田德胜 摄

基地产出的荔枝。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距离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1200多公里。
北盘江蜿蜒流过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7月31日,在位于该村的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荔枝树正舒展着硕壮的新枝。“这边是挂绿,那边是御荔、冰荔,还有观音绿、仙进奉……”吴宇辉的手指划过林间,向记者介绍,“16个优质品种全部试种成功,明年将迎来盛果期。”
今年夏天,该基地100亩荔枝首次挂满枝头,在六七月的阳光下,沉甸甸的一抹荔枝红,映红了板弄村果农的笑脸:“吃过好多荔枝,唯有种在册亨的惠州荔枝,甜入心扉!”
这跨越千里的“荔枝情缘”,让人想起热播剧《长安的荔枝》里的场景——盛唐驿使快马加鞭,只为将岭南荔枝送入长安。而今,借着粤黔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与“新农人”吴宇辉团队翻山越岭,把岭南的荔枝种进黔西南的沃土,共同书写东西部协作的“甜蜜篇章”。
从岭南到黔山
一颗荔枝的千里奔赴
三年前,从事荔枝产业10余年的吴宇辉,从没想过会把荔枝种到黔西南。
惠州荔枝名满天下。900多年前,苏东坡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惠州荔枝成为人们记忆里的岭南符号。资料显示,黔西南荔枝种植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但均为百姓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1987年,州里曾引进黑叶、早红等品种,在册亨县岩架和高洛试种200亩,带动在册亨、望谟发展3000亩。后因支持龙滩水电站建设,大部分荔枝园被淹没,剩余的300亩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挂果寥寥。
惠州荔枝产业成熟,黔西南有种植历史,能否将惠州的品种、技术“嫁接”到黔西南,发展成为富民产业?这个大胆的设想,在黔西南工作组心里萌发。
黔西南工作组盯上了荔枝,会同黔西南州有关部门、册亨县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包含海拔、气候、土壤、降水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开展充分论证;更盯上了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东东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曾发明荔枝珍宝箱解决荔枝快递保鲜问题的惠城“新农人”吴宇辉。
“惠州荔枝能从‘岭南佳果’变成富民产业,靠的是技术突破。册亨有好山好水,缺的或许只是一把‘钥匙’。”在黔西南工作组组长谭冠军看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新农人”的示范和引领是关键,其思维、观念、技术、方法和市场资源,会成为在册亨重启荔枝产业的“钥匙”。
“印象中贵州不产荔枝啊!”2022年7月20日,黔西南工作组将满是疑惑的吴宇辉请到册亨调研。看着北盘江畔零星的荔枝树因缺失管护几乎成为“野树”,吴宇辉感到吃惊:“原来这里真有荔枝!”
更让吴宇辉惊喜的是,册亨的气候,藏着被低估的潜力。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20.9℃,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长达345天,“天然温室”名副其实。尤其是北盘江沿岸,海拔低、热量充沛,对荔枝种植而言可谓得天独厚。“我判断这里不仅能种,而且还能种植精品晚熟荔枝。”吴宇辉说。
当年9月,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岩架镇挂牌。吴宇辉带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决心,一头扎进“美荔传说”基地建设中。
从惠城到册亨
一次一次的技术接力
挂绿、御荔、冰荔、观音绿、仙进奉……这些在岭南市场上“论颗卖”的优质荔枝,第一次在黔西南的山间扎下了根。
从2022年试验种植100亩,2023年示范种植200亩,2024年扩种200亩,到2025年再扩种500亩,吴宇辉团队的荔枝种植版图逐步扩大。一个集“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防控绿色化”于一体的“五化”智慧果园逐渐成形。
而这,正是黔西南工作组穿针引线,东西部协作政策资金“硬核”撑腰,册亨县全方位支持荔枝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北盘江畔的山坡见证着吴宇辉团队一次又一次的星夜兼程,他的车里总是满载惠州荔枝树、荔枝苗、鲜枝条,清早从惠城出发,深夜到达册亨,天不亮就下地种植和嫁接……
“品种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要保证品质,就要让技术在这里扎根。”在对选育或引进的荔枝新品种进行适应性与区域性试验,从中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并推广的同时,吴宇辉团队还在高洛街道、巧马镇、双江镇等低热河谷地带设立荔枝新品种示范点,并对低效荔枝园进行高枝嫁接改造。
高洛街道羊场村30余亩荔枝老果园嫁接上惠州的优质荔枝品种,今年便进入盛果期,亩产量800到1000公斤,按市场售价每公斤20到40元计,亩产值1.5万至3万元,辐射带动50余户荔农增收致富。
今年6月中旬,当村民们在“美荔传说”基地摘下第一串冰荔,第一次尝到产自本村的高品质荔枝时,便赞不绝口:“真甜!没想到我们村也能种出这样好的荔枝!”
荔枝首次挂果,吴宇辉以保底价每公斤20到40元,定向回收通过嫁接种植的仙进奉、冰荔等优质品种荔枝1万公斤,通过他多年积累的线上交易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3年的实践证明,册亨也能种出优质荔枝!”“这里是贵州种植荔枝的独一份!”3年后的吴宇辉,言语中有一种骄傲和自豪。
“这甜味里,有惠州的技术,更有册亨的底气!”重启黔西南荔枝产业,这场“技术接力”,实现惠州经验与册亨实际相融共生,正是惠州、黔西南协作的“共富答卷”。
从枝头到舌尖
岭南佳果书写共富答卷
站在北盘江畔通过山地宜机化改造的台坡上,只见“美荔传说”基地已安装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等系统;智能打药保姆车、智能除草车、农事无人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基地内的荔枝溯源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病虫害等关键数据,为全流程追溯提供了良好基础,给果农提供了全新的种植体验。
吴宇辉最近在忙两件事:一是带着惠州、贵州的育种专家,继续筛选更适合册亨的品种;二是帮当地培训“土专家”。“等有一天,册亨的老乡们能自己带队伍了,我们就真正成功了。”
据黔西南工作组册亨小组负责人介绍,依托贵州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支持,本地果农能在基地开展种植坑的准备、底肥用量的控制及覆土具体要求的执行等示范种植,直观地了解和学习荔枝高效栽培技术。自2022年以来,吴宇辉团队有效带动并培训本地果农200人次以上,有50多名果农已经初步掌握荔枝种植技术。
“最好的协作,是让每颗果子都带着两地的温度。”在黔西南工作组看来,农业产业的协作,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让两地的智慧在土地上扎根结果。惠州输出技术、资金、市场,黔西南拿出土地、劳动力、生态优势,两地优势互补,终会结出“共富果”。
6月29日,一场特殊的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这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活动,令惠州荔枝“圈粉”黔西南,发布的贵州册亨荔枝品牌预告宣言,更让册亨荔枝精彩亮相。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现场签订30万元意向订单外,还获得多家采购商与其预订明年贵州册亨荔枝的协议订单。册亨精品晚熟品种荔枝初步走向全国市场,成为黔西南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发展荔枝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不仅要种出好荔枝,还要畅通销售渠道,让荔枝卖出好价钱。”据册亨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册亨县荔枝产业发展规划,在“美荔传说”基地示范带动下,未来5年内荔枝种植规模将超万亩,带动更多的荔农从中受益,荔枝产业也将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颗荔枝,连接山海。
吴宇辉说,明年盛果期,将邀请为这个项目付出心血的工作队、技术员、各地专家,和册亨的果农一起尝尝这“千里联姻”的荔枝。那滋味里,有岭南的阳光,有黔山的沃土,更有东西部协作酿出的绵长甘甜。
这场跨越1200多公里的“美荔传说”,还在续写新的篇章。
文/图(除署名外) 黔西南日报记者查必芳 李源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